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看电视

2019-11-11 21:47:55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我不会“玩”手机,每天必看电视,《新闻联播》《高邮新闻》《体育新闻》以及表现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的电视连续剧等。

汪曾祺先生女儿汪明曾撰文介绍,汪老和家中小保姆陈玉珍也爱看电视。汪老是写作之余,看京剧节目,而小保姆看的是言情连续剧。只是她做法欠妥,不顾汪老正有滋有味地看着,就换上了她喜欢的节目,起码是对老爷子的不尊重。而汪老却很大度,称小保姆“整天守着我们这么俩老人,够寂寞的,忙了一天,看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很是应该”。1998年10月24日,我去北京虎坊桥看望卧床不起的汪老夫人施松卿,她的房间关着门,从窗口向里看,电视有画面无声音。小保姆在楼下收被单,回来后说,她仍爱看电视,因下楼时间短,没有及时关了。勤快、忠厚的小保姆服侍照料汪老夫妇,直至他们逝世,看电视也只是她生活中一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家里没有电视机,邻居家有一台不大的黑白电视机。每天晚饭后,我母亲必去看电视,人家看什么她就看什么,从国家大事到热播的连续剧。我父亲有时也去看,人家给他椅子坐,他常是用手在椅子上抹来抹去,然后坐下目不转睛地看。对此,邻家的女主人对我爱人说,又要看电视,又嫌我们家脏,不来就是了。这句话,对人到中年的我是够“刺激”的。

我的表连襟卜才令,其时住得离我家不远。他是哈工大的高材生,自己组装了一台电视机。假期,我的已工作或读书的女儿们去他家看电视,有时电视情节攫住了她们的心,乐不思归,直到卜才令将“夜顿子”送到面前,才知已夜深了。

我家孩子多,那年代现代化的步伐总比不少人家慢几拍。我家的第一部黑白电视机只有14吋,有一半的钱还是向大妹借的。电视机放在父母的房间,主要供他们享用。

为了看体育比赛,我到镇文化站看过。为了看“春晚”,已在文联工作的我,曾带领女儿们到宣传部会议室看过。如此情况,确实有一点寒碜。在亚运会第一次在北京举行的时候,我家终于拥有了第一部彩色电视机。过几年,给父母亲也买了一部彩电。我父亲看电视,主要是看京剧,有时几乎是听京剧,并在旁边竖柜上贴上一纸,上书“喜爱京剧,人生一乐”。

如今,我家的电视机早已更新换代。超高清的就是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