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20:30:49 作者:□ 颜兴林 来源:今日高邮
我自幼喜爱读书,但既非生在书香之家,囊中又羞涩,故而只能挤在看书的同学身后闪转腾挪,把教科书翻了一遍又一遍,如饥似渴。
上了初中,每周有了五块钱的零花钱,我一次次克制住买零食、买磁带、去录像厅的冲动,只为等那个卖书的汉子来。那汉子每周来一次,每次带来几蛇皮袋的书,往学校门口地上胡乱一摊,一块或两块一本地叫卖。书大多是过期杂志,文史的军事的体育的娱乐的,无所不有。也有一些盗版小说,作者多是“金庸新”“古龙力”“韩塞”,书中错字连篇,纸质不比厕纸好多少,想来好气又好笑。然而就是这些书,在那段时光里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
高中时,爸妈每月给我三百块,吃饭省一些的话,买书的资金就很宽裕了。可镇上的书店里,摆的几乎全是教辅书,间有几本名著,是早已看过的。幸好有一间报亭,每天可以买到《扬子晚报》《扬州晚报》,还能买到《小说月报》《散文》这样的文学期刊,以及《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之类的热门杂志。可当时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允许住宿生随意出校门,也不允许看课外书,我只好请走宿生挚友文佳偷偷给我买,然后偷偷地看。每天跟打游击似的,既紧张又充实。正是看了这些报纸和杂志,使我不至于在封闭的环境里与世隔绝了,在压抑的生活中失去乐趣。
高中的学业很紧张,但有一本课外书却获得了班主任的“特赦”,那就是《读者》杂志,因为它命中了好几年的作文题。于是阅读《读者》成为班上的一股风气。《读者》的内页有很多广告,最吸引人的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广告。广告中列出许多畅销书籍,每本书都有一个编号,若想买哪本书,就向它指定的地址汇款,在汇款单备注书号即可。班里的同学无不对这些书心动,但又怕被骗,不敢汇款。于是我第一个吃螃蟹,按照要求汇了款,两个星期后才收到一个包裹单,又请文佳到邮局取,最终捧上了梦寐以求的爱书。就这样,我联通了外面的世界。
从那以后,我每个月都会收到一本介绍各种书籍的彩页册子。册子一到手,就被同学们抢着看,看完就把想买的书的编号写给我。册子被看到最后,都烂得不成样了。周末下午半天假,我便去邮局汇款。备注栏不够写书号,就先只汇款,再到公用电话亭打客服电话,把书号一个个报过去。这之后,每天都会有人守在传达室,在黑板上寻找我的名字。一收到包裹单,全班欢呼,然后像交机密文件一样把单子交给文佳。当文佳扛着书箱,流着汗出现在教室时,简直就是救世主!
大学时手头渐宽裕,网购也已出现,但还没有蔚然成风。我没有网银,就托同学帮我在当当网买书。当当网的物流很快,但快递员不进校门。无论在宿舍还是在教室,只要一接到快递员电话,我就会立刻赶往校门口,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去会热恋中的女友。
到而今,买书已非难事,动动手指头,过不了一两天,书就送到手上了,且书的种类更加繁多,装帧也更加精美。每当看到心仪的书时,总忍不住要买。案头的书越堆越多,可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捧起书本,也难寻当初那份纯趣了。但书还得读,只有读书,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