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野苇不负秋

2019-11-25 19:15:53    作者:□ 钱加玲    来源:今日高邮

秋风起,芦苇扬。相比于珠湖小镇里的网红芦苇地,沿着漫水公路无节制生长的野芦苇则显得有些蹩脚。瘦小的芦花远不及人工栽培的蓬松,远远望去就像一堆杂草,却也给秋季增添了高远的惊喜。

开车经过漫水公路,蓝色的大道似在提醒每一过往的车辆与行色匆匆的赶路人放慢脚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正在眼前轮番报幕上演。

索性寻得一块可以停车的空地,在新港河桥附近参与一场人与自然的游戏。这里停了很多私家车,大多是来野钓的。大家各自分散,选择合适的位置,用一根鱼竿,钓着一下午的悠闲。阳光散落,粘在芦花上,和着湖水翕动。这是有闲情逸致的人干的事,还有两种人早已在新港河桥的两侧进行早市上才有的人头攒动的盛况——一种是贪恋野味却无心垂钓的买家,一种是忙碌在水中船与地上摊的卖家。

“这个螃蟹怎么卖的?”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刚从车上下来,就直奔这里,抑制不住想尝尝美味的大闸蟹的心情。

一位老者从厚重的绿色大衣里伸出皲裂的手,摇摇晃晃竖起四个手指,“四十一斤。”低压着声音,生怕秋风走漏了蟹的秘密。

另一侧,正进行着关于鱼虾的交易。大家好像分工明确,谁也不抢谁的生意。

“你这儿还有什么鱼?”一位中年妇女抱着约两岁的小孩,问道。小孩则睁大眼睛看着盆里身形和她一般大的鲢鱼,不知会想些什么,会不会如我一般,惊叹高邮湖的湖水,竟然把这些鱼虾养得如此肥美。

“还有几条大头鲢子,野生的草鱼和昂刺鱼。”卖家欣然解答。

渔民老张一直待在船上,我有点不解,站在桥上问道:“你的鱼和虾呢?怎么不拿到岸上卖?”老张悠闲地点起烟,缓缓地吐出一口白烟,兴奋地说道:“我的鱼和虾都被贩子收走啦!还剩几斤虾子,你要都卖给你!不要我就自己留着吃。”

“要呢!”我从岸上沿着台阶走上船头,在晃悠悠的船上感受湖水的张力。水像绸缎似的,大概只有渔民才能了解水的心事。

暮秋,野芦苇在风中摇曳,与渔民相依偎。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