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故乡的河

2019-11-25 19:16:25    作者:□ 谢云海    来源:今日高邮

记得好多年前,故乡的澄潼河开始开挖。我家就紧挨着旁边,家里一下子来了很多外乡人,邻居家也是一样,整个村庄热闹起来。白天到处都是拿着铁锹、挑着泥担子的人,晚上不大的堂屋里铺满了稻草就可以睡好多人。

住在我家的外乡人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一个大胡子的大爷,满身的补丁衣服,长长的头发,不喜欢说话。好多年后听母亲说,他是江南一位有名的大学教授,“文化大革命”后平反,就留在了农村,怎么也不愿意再回江南。大家都无法理解,却又对他的选择多了几份敬意。

大家照顾他做伙夫,空闲的时间他总是喜欢用好粗的铅笔素描。好奇的我再顽皮,在他画画时都会安静下来,而他总喜欢摸着我的头,把我衣服露出来的破棉絮,塞进我发亮的袖口,不厌其烦地教我说江南的地方话。他厚厚的眼镜用好粗的线系着,常常瞪大了眼睛看着远方。长大了我才知道他是在找他的乡愁,他的思念;而我的童音呢喃,总能逗起他难得的开怀大笑。当他画得满意时,就会教我怎么拿笔,尽管我没有一点兴趣。我在意的是他口袋里,有几粒不知道放了多久的奶糖。

第二年开春的时候,这条河终于完成,从此有了河西,有了河东,有了满满的河水。

这年的春雨特别多。河水迎着风,炊烟缭绕,早早地就会见到几个卖力的纤夫拉着长长的绳子,老远就能听到他们的号子,或许他们拉的是这代人最美好的希望。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背上的那条牵引布,厚厚的、油油的闪着光,总是引起我的遐想。

岁月流淌着,没过几年我挎上了书包。当我拿着铅笔,用拿毛笔的姿势在老师面前写字时,老师大吃一惊,并奖励了一个小作业本。放学后,蹦蹦跳跳的我总喜欢在河边追逐着一条条机帆船,小伙伴们跟着一起嬉闹,看谁能走在最前面。

炎炎夏日,没有风扇空调的小伙伴们,就来到家旁边的这座桥,铺上破草席,月亮初起的时候,凉风习习。桥面一分为二两个阵营。喜欢听郑先生讲故事的往往都是我们这些好奇的小孩,郑先生是当地有名气的地理先生,说到惊险之处我一个翻身,“扑通”一声,掉到河里了,引起一桥的笑声。喜欢听我姨父说《三国》《隋唐》的大人们往往在桥东,听得如痴如醉。

后来二哥分配到供销社开大船,终于有一天带我坐船去了县城。我们的船后面拖着好多条水泥船,船尾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船头的浪花拍打着我的心,无比兴奋的我甩着小胳膊,没有一丝疲惫。傍晚时分到达高邮,从此知道了这条河的尽头有许多的美好。

如今,每次回故乡,站在这条河边,看着一河两岸的风景,总想起那些为这条河付出了汗水和辛劳的人,想起这条河承载着的几代人的青春和希望,也想起我的最美的童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