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汪曾祺《说“怪”》的随想

2019-12-01 17:37:19    作者: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汪曾祺先生的短文《说“怪”》,发表于《扬州文学》创刊号。该文作于1986年10月28日,正是汪老第二次回高邮后返回扬州写的。文录于后。

说“怪”

我写过一篇小说《金冬心》,对这位公认为扬州八怪里的一号人物颇有微词。我觉得这是一个装模作样,矫情欺世,似放达而实精明的人。这大概有一点受了周作人的影响。我认为他的清高实际上是卖给盐商的古彝器上的铜绿,这一点大概也不错。我不喜欢他的卢仝体的怪诗。但那篇《金冬心》只是小说,不是对金冬心的全面评价。我对金冬心的另一面是非常喜欢的。我对他的从“天发神忏碑”变出来的美术字势的四方的楷字和横宽竖细的漆书是很喜欢的。对他的“疏能走马,密不容针”的梅花,也是很喜欢的。我在故宫博物院见过他画的一个扇面,万顷荷花,只是用笔横点了数不清的绿色的点子,竖点了数不清的漆红的点子,荷叶荷花,皆不成形,而境界阔大,印象真切。我当时叹服:这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我不想评定金冬心,只是想说说什么叫“怪”。很简单,怪就是充分表现个性,别出心裁,有独创性。

我希望扬州的写小说的同志能够继承八怪传统的这一方面,尽量和别人不一样。

扬州有一位大文体家,汪中。对汪容甫的文章,有不少人有极精到的见解。我很欣赏章太炎的评语,他说汪容甫的骈文“起止自在,无首尾呼应之式”(大意)。呼应,是小说的起码的要求,打破呼应,是更高的要求,小说不应有“式”——模式。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八日 扬州

这篇短文由小说《金冬心》谈及生活中的金冬心,其主旨是一个“怪”字。汪老对“怪”的解释,“很简单,怪就是充分表现个性,别出心裁,有独创性。”何为个性、何为独创性?我略作考量。

鲜明的个性。所谓个性,就是语言、形象、特征都必须是无可替代的“这一个”。已逝的著名作家刘绍棠是个神童,他读高一时,他的作品《青枝绿叶》已收入高二的课本中。他认为只有熟悉生活,才能了解人物的特征、差异,才能别出心裁地刻划人物的生动具体形象。其时“这一个”人物便可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我觉得汪老《异秉》中的王二、《受戒》中的小英子等都是颇具个性的人物。《异秉》的题目就有个性:异秉,不同的秉性也。文中除了王二,张汉、陈相公等次要人物也具有个性。

自然的典型。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不是概念的图解,不是主题先行,不是作者手中的玩物,否则只能造就出假、大、空的典型。与汪老成为“同科进士”(同时获全国大奖)的著名作家赵本夫曾当面教诲过高邮的业余作者:作为作家,必须以平等视角看人;作为评论家,也应以平等视角评价作家。他的《卖驴》中的孙三老汉,人物原型就是一个赶车的老汉,因睡着了,拉车的毛驴贪恋同族,竟尾随另一辆驴车误入火葬场,毛驴遭打受惊,踢死了老汉。赵本夫在塑造典型时,将另一兽医的事与此事杂揉,贴着人物写,塑造了孙三老汉这个依然活着的典型。

多元的风格。如今的文坛,各种流派、风格纷呈。而各种风格、形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异性、独特性。常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又是为内容所决定的。“香油炒菜,各有所爱”。我们不能拿黄钟大吕史诗式的作品,与清新隽永的牧歌式的作品,来比高论低。高晓声在赠送给我的书上题词:“不是质数怎么算创作?”他坦言,从地域、家风、师承等方面看,他写不出汪曾祺的那些名作;同理,没有几十年农村生活的磨砺,汪老也写不出《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两人风格各异,不好评说谁优谁劣。即使汪老写的《大淖记事》《皮凤三楦房子》《仁慧》,风味也各有不同。

生动的细节。细节,寥寥数笔能生花。王蒙写过一篇意识流手法的《春之声》,写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电子石英表”“三接头皮鞋”“结婚宴席”“差额选举”等。尤其是写一个科技人员从国外考察归来,听着录音机播放的音乐,人却坐在闷罐子火车中,科技的先进性与交通的落后感形成巨大的反差。作者不是消极,不是抱怨,而是“歌德”,歌颂中国在嬗变、在进步。他以小细节,表现大主题。汪老的《陈小手》,本是他的任氏娘讲的高邮男接生婆的事。汪老将它写成小说,结尾的那一枪和骂人的话语,便是生动的细节。这细节决定了该文的价值取向。同样,《大淖记事》中巧云为十一子灌尿碱汤,事先自己尝了一口,短短的文字,感动得汪老流泪了,也让众多读者心旌摇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