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同名

2019-12-09 21:06:43    作者:□ 陈飞    来源:今日高邮

我现在的名字是入学前改的,算得上是从前的事了。父母那一代人,姓名合在一起,大多三个字。中间的那个字代表辈分。因此,他们当时觉得,把我的名字由原来的三个字改成两个字,有些新意,叫得更顺口。一朝河东,一朝河西,后来,重名的几率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入学那天,母亲领我去报到。班主任徐老师手执花名册,正与另一位同名的学生的父亲商量,如何解决我俩重名的问题。徐老师显然不太喜欢在学生名字前面加“大”“小”的常规做法。母亲声称,家中与我平辈的几个哥哥,什么“勇”“翔”“军”的字,都被起了,再想不出其它名字。同学的父亲还算通情达理,委屈他儿子,在与我同班的两年中,改了名字。

十二岁左右,我家被小偷光顾过一次。盗窃金额不超过五十元,有母亲头一晚放在床头的二十几块钱,和我的一张存折。三十年前,我们去储蓄所存钱,还没有实名制这一说。存折里的二十五元压岁钱,是以我的名义存的,也未留密码。存折是藏在一个我没舍得用的自动文具盒里的。文具盒又被放进一个旧台扇的外包装纸箱当中。那个小偷居然翻箱倒柜把存折找到了。第二天,父亲领我去挂失。储蓄所的工作人员说,小偷昨天下午就被逮起来了,让我们直接去城东派出所处理。负责此案的副所长老于,他儿子和父亲是关系很好的同事。他得知情况后,哈哈大笑,连拍了好几次桌子。原来,那个流串作案的惯偷不识数,把二十五元当成了两千五百元。他也没有去我存钱的商品街上的储蓄所取钱,而是鬼使神差去了人民剧场边上的那家。那时,储蓄所还是实行的定点存取。这样一来,小偷就露馅了。派出所的民警非常敬业,抓到人以后,赶忙寻找失主。他们又是电话联系,又是派人走访,问了全市十几个与我同名的人,最后都说“不是”。老于说,万万没想到,失主是个户口不在城区的未成年人。

最近,单位来了与我同名的新同事。我的第一反应,请转寄东西给我的人,在信封上务必加注我所在的部门,以免到了收发室张冠李戴。当然,光我自己“撇清”还无济于事,别人误打误撞的不在少数。其中,对方把电话拨错的最为常见。有的人竟会自嘲,手机通讯录里有五六个与我同名的人。我们这些重名的人,在着急忙慌的情况下,还真是在考验他们的记性和智商。

这些年,与我同名的人,如影随形。然而,我们却又都是彼此的自己。名字是父母起的,让别人叫的,是一个人的代号。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贴上个性化标签,以示区别。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