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老场头”的罗曼史(小小说)

2019-12-09 21:07:09    作者:□ 朱桂明    来源:今日高邮

打谷场离村子一华里。其北,紧贴一条小河,有4间公用茅草屋。最东边一间,用土坯搁一张床,它的主人叫“老场头”。“老场头”姓王,名立富,50岁,因为穷一直打光棍,这里就是他的家。

与“老场头”相伴的,是一条黑水牛。冬天,“老场头”封闭所有小窗,还要挂上用稻草编的门帘,黑水牛怕冷。夏日晚上,“老场头”把黑水牛牵进“牛汪”,为它周身浇上泥浆,以防牛虻叮咬;第二天天一亮,他又牵着黑水牛去小河洗澡。黑水牛通人性,“老场头”高兴时,五音不全哼两句,谁也听不懂,它却“哞哞”附和几声。“老场头”烦闷时,朝它发邪火,它委屈得直掉眼泪。“老场头”的工作,就是为生产队养牛。到了收获季节,他还要与别人一起负责“看场”。

1969年8月,“老场头”交了桃花运,有了个相好的。相好的叫巧姑,3年前守的寡。虽年近半百,却还很漂亮。“老场头”又黑又瘦,脸上布满皱纹,还有点驼背,长相要比实际年龄大许多。很难想象,巧姑是如何看上他的!

其实,他们俩本该就是一对。“老场头”比巧姑大两岁,两家是邻居,住村东头。孩子时期,他们青梅竹马。俩人一起玩“驼驼背背”,一起踢毽子,一起撑着小船放鸭子,一起挎着篮子割猪草……长大后,他们俩又悄悄好上了。那时“老场头”20岁,巧姑18岁。事情终于被巧姑家发现,其父坚决不同意他们俩好,老王家太穷。巧姑哭天喊地,寻死觅活,毫无作用。就在当年,巧姑出嫁了,婆家是村西头的老李家。一对真心相爱的年轻人,就这样活活被拆散。

谁也不会想到,30年后,“老场头”与巧姑又走到了一起。那一天下午,巧姑出门有事。回家路上,突遭狂风暴雨。走到打谷场,浑身已经湿透。单裤薄衫,冷得直打哆嗦。情急之下,她踉踉跄跄冲进茅草屋,与站在门口看雨势的“老场头”撞个满怀。俩人都愣住了,互相凝视着,仿佛做梦一般,又回到了30年前。“老场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把抱住巧姑。

村里有个“二愣子”,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到处说,却遭众人一顿臭骂。“老场头”人缘好,大家都护着他。队长劝“老场头”赶紧把巧姑娶回来,偷偷摸摸不是个事!“老场头”苦笑笑,说:“老兄弟,你糊涂了!我做梦都想把巧姑娶回家,但万万不能啊!巧姑孙子都两岁了,让她改嫁,她如何做人,老脸往那儿搁?”队长听了,皱起眉头,一声长叹。

“老场头”与巧姑就这样相好着。大家心照不宣,没有人去议论。时间一长,人们发现,“老场头”走路变快了,腰板变直了,人变精神了。后来,巧姑还让孙子认“老场头”为干爹爹。

“老场头”活到88岁,临走时,贴身口袋放一张巧姑的照片。巧姑活到90岁,弥留之际关照孙子,清明回家给爹爹奶奶上坟,也要到干爹爹坟前磕3个响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