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家住北海

2019-12-09 21:08:02    作者:□ 郭德荣    来源:今日高邮

北海,是邮城的一个社区。这个社区在改革初期就开始建设,算是老资格了,但老有老的风韵。进入社区,但见楼层栉比,花木扶疏,环境幽雅,气氛和美,很合我们老人的口味,在此养老,甚是惬意。老伴喜得眉开眼笑,逢人便夸。

在乡下时,常听人说:城里人脸冷,跩,难处。据我进城后的观察与体验,其实不然。真实感受到的应是股股暖流,阵阵春风。

记得刚搬来时,人地生疏,凡事都小心谨慎,唯恐出错。然而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那是第三天晌午时分,老伴正在做饭,突然电停了,所有电器都“吱”的一声罢了工。老伴以为闯了大祸,吓得惊慌失措,冒冒失失地敲响了隔壁邻居的大门。开门的是位老先生,他正在莳花,告知原委后,只是“噢”了一声,就拿了把扳手说:“不要急,我去看看。”说着就向不远处的电箱走去。不一会,电通了。他说:“保险阀出了点故障,没事了。”我连连表示谢意,他说:“举手之劳,不必客气!”隔了好久,才知道这芳邻姓宦,退休后在家养了好多花,栽了好几种果树,情趣很高,也真是个热心人。

在城里生活,许多费用须到指定地点交纳,这事都是由老伴去完成的,而老伴对城上街道陌生,方向难辨,真有点困难。住五楼的老邵夫妇知道了,真诚地说:“小菜一碟,不要怕,我带你去!”老伴跟着他们走了几趟,现在居然能独自到行政中心和银行去缴纳各种费用了。老邵是邮局退休干部,待人非常热情、爽气,不管大事小事都主动帮忙。邻居的诚意与热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

我们刚搬来不久,曾到社区办公室办件事,事毕,经办的那位女同志知道我能看报,临走时叮嘱:“社区有报,可来阅读。”我并未在意,未去。隔几日后,这位同志亲自将报纸送上门,并且一连数日,她说:“顺便带给你,对老人要照顾点!”我感激之余,向环卫工薛姐打听,送报人是谁?她神秘地告诉我:“她呀,是社区主任,姓朱!”我听后惊诧不已,我一老朽,受此关照,实在荣幸!

那个以社区为家的环卫工叫薛学琴,快六十岁了,身体结实,手脚勤快,有人喊她薛姐,有人称她薛姨,但更多的人喊她外号:小来子。不管谁喊,她都应声:“来了——”不管大事小事,来了就帮忙。她平时一边扫除垃圾,一边留意小区的安全。前不久,曾两次发生火警,她都破窗入室,在烟火中救出被困的小孩。浓烟烈火,惊心动魄,危急之际,奋勇扑火救人,显示了一种无畏的精神。她被评为见义勇为的勇士,数度出席省级表彰大会,因而受到大家的尊重。

我家住一楼,有一座大大的庭院。院墙外有株广玉兰,枝干粗壮,生机盎然,浓荫盖过半条街。闲时,老太太们常坐在树荫下拣菜,传播新闻奇事,摆显儿孙的孝顺能干,有时说得眉飞色舞,霞晕纷飞。还有个棋迷老冯,与人对弈,得意时,棋盘拍拍应天响,畅快淋漓!

院内,我坐在凉棚下,与老友闲聊。常来的有原八桥中学校长老姜,他亦在邮城养病,此公博学,医、释、道、儒俱通,感悟深刻,常有惊人之语。若是好友仇老师来访,老伴则为我们备上一盘豆干,一碟花生,一瓶老酒,在暖暖的阳光下,慢慢品味淡淡的人生,细细咀嚼悠悠的岁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