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乡下带来的炮竹花

2019-12-17 18:20:56    作者: □ 陈绍祥    来源:今日高邮

孙女珊珊酷爱养花。三年前回高邮临泽老家走亲戚时,见邻居院子前一簇簇盛开的炮竹花,羡慕不已,硬是要了种子,准备带回南京种。邻居说:“这花好侍候,记得施肥浇水就行。”

在老家周边,长炮竹花的很多,庭院里,菜地边,大路旁,随处可见。花开时,像一串串长长的鞭炮,又像一条条红色的彩带,久开不败。种田人没有闲工夫侍弄花草,这炮竹花根本不需要人精心护养,冬季种子落地,来年春季发芽,夏天雨水多,长成壮苗,秋天开出一串串红花,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花是红的,种田人脸是黑红的,当然希望日子也是红红火火的。

第二年“五一”小长假后,我才想起种炮竹花的事。在钢筋水泥丛林的城市里,种花不是易事。我找了一只大的旧花盆,在一处建筑工地用塑料袋带回了土,用蚕的排泻物拌入土中作底肥,趁珊珊上学的时间悄悄播了种,隔两天浇一次水。担心种子不发芽,最初将花盆放在不起眼的北外窗栅栏内。

十多天后,种子发芽了,先从土里冒出一个尖,过了几天放出了两片叶,出的苗竟有十多株。妻子帮忙间了苗,只留下五株。也许是底肥足,幼苗肥耷耷的,很壮实。珊珊终于发现了放在北外窗栅栏内的花盆,提醒浇水成了她每天不忘的大事。

炮竹花越长越高,越长越壮,粗粗的干,暗红的茎,椭圆形的叶子,生机盎然。中间的一株特别壮实,周边的四株也不示弱,挨挨挤挤,长满了一盆。为了阳光,花盆搬入南外窗栅栏内。天热了,又搬到北外窗。

转眼到了七月中旬,长势旺盛的炮竹花正经历着高温的炙烤。早晚各浇一次水,炮竹花还是少了一点精神,叶子下垂。又在花盆中加了土,才重新振作起来。

八月初我因事离家一个星期,返回时仍是桑拿天。刚入家门,珊珊哭着告诉我,奶奶忘了给花浇水,炮竹花全晒死了。我大吃一惊,哪里还有炮竹花矫健的身姿,枯卷起来的叶子吊在失去水分的茎上摇晃,盆里的培土裂缝纵横交错。

我放下旅行包,轻轻抹去垂挂的枯叶,剪掉上半截枯萎的花杆,留下尚有生命迹象的下半截,捣碎硬如石头的培土,连浇了两遍水,泥土发出滋滋的声音。珊珊拉着我的手,脸上满是狐疑,“爷爷,炮竹花还会活吗?”我很有信心地回答,“会的,一定能活,还会开花。”

果然,连浇四天水后,留下的茎杆上全都冒出了新芽,一处,两处,三处……油油的,嫩嫩的,像刚出生的婴儿。

冒出新芽的炮竹花铆足劲地长,嫩芽长成一片片嫩叶,新的茎枝伸出了臂膀,暗红的茎,椭圆形的叶片,又是满满一盆新绿。

不知不觉过了霜降,老家那边的炮竹花盛花期已过,满地的花瓣像刚燃放过的炮仗屑。我家栅栏内的炮竹花受了大的磨难,枝叶虽已如当初,可花期延后了。珊珊天天盼着开花,不知观察了多少次,每次都焦急地问,“什么时候开花啊?”又过了十多天,有花苞了,又过了三天,开出了一朵小红花,又过了几天,中间最大的一株开出了第一串炮竹花,周边的四株也次第开了花。在寒意渐浓的初冬,百花均已凋零,眼前这深绿的叶,火红的花,十分养眼。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