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6 18:08:46 作者:□ 曹坚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老家住在当年的县府街贾家巷——县政府斜对过西边的巷子,单门独户四合院,是晚清我曾祖父曹寿松手上,将贾家原东门楼盘过来,翻建而成的。大门楼朝东,黑漆大门,二边石鼓,门口置一大青石为垫脚石,占了小巷三分之一。据说民国二十年发大水,我们家地势高,没进过水。
曾祖父选址贾家巷添置家业,是因为他在县衙门里做事。他膝下有三子,老三就是我的祖父曹长海。因在清末民初县衙门里做事,小有名气,人们将我祖父的大名叫白了,直呼为曹海,以至户口簿也沿用了此名,人又称曹三太爷。他民国初期在县衙门做过法警、粮警、催粮警长,据说主管东门外北海学田及车逻张庄公田的田租征缴事宜。他擅长交际,善为说辞;老于世故,乐为调停。是凡城乡民间有争端纠纷,又不想打官司告状而想私了摆平的,多会上城找我祖父,以求从中斡旋调处、仲裁化解。他在高邮是远近闻名的和事佬、中间人,的的刮刮的混世派、老江湖。我在菱塘工作时,就曾听过去开过帮船的老陈亲口对我说,“菱塘人有事,都乘帮船上城找曹三太爷。”马公馆想扩容,要将东邻谈汝绅开的新邮旅社吞并。谈家与我们曹家是老亲,我祖父为外人之事尚且施以援手,自家人遇此大事,自然出面居间调解,最终平息此事。
那时县政府向东是井巷,井巷北通公园,井巷东就是圣宫,前后七进殿堂。圣宫东隔壁就是城隍庙,也是七进庙宇,是全城香火最旺的大庙。但逢每年古历七月半出会,高邮人叫迎会,吃过中饭后很多城上人、乡下人扶老携幼上街看会,做小生意的也很多,很热闹。出会时要绕过圣宫大门,从泮池南边绕过去,意为尊重孔圣人。首先是“跑锣”,用一面锣边敲边喊“让道”。接着是“小会”,也就是各种文娱节目,这是最热闹的。有跳地判、踩高跷、挑花担、荡湖船、歪歪精等,不作兴舞龙、舞狮子;一班跟着一班演,小鞭一放,停下就演,商家店铺都有赏钱。接下来是几班锣鼓棚子,吹拉弹唱,细吹细打;后面是各种伞,白兰花伞、荷花伞;还有各种茶担子,有苹果茶、西湖龙井茶等,这些都是供城隍老爷的。各种“小会”后是“正会”。首先是两面抬着的大锣,“哐哐”敲着,鸣锣开道,又有几对吹鼓手吹奏唢呐,后面跟着各种旗牌执事,“肃静”“回避”,还有华盖,更增几多严肃。还有许多拜香的头顶红绒球,脚穿草鞋,手端红漆小板凳,板凳上插着香,走几步回头一拜。这些人是曾对菩萨许过愿的或者替上人来还愿的,十分虔诚。拜香人过后,就是城隍老爷的八抬大轿,两边有很多装扮太监、校卫的,包括扛旗打伞的,都是请的穷人,他们指望得些钱好回家度日。唯独替城隍老爷打扇的却是我祖父。据说必须要衙门里人,而且是衙门里有头面的人物才能担当此任。这是我老邻居林大姐闲谈时告知的,她比我大六岁,见识比我多。
我祖父本来就乐善好施,平时常走动于庵堂寺庙,三教九流,人头很熟,当然和高邮最大的寺庙善因寺住持铁桥相处甚厚。日本鬼子才占领高邮城,鬼子兵上街巡逻,走到北门外王万丰酱园对过,有开杂货店小姑嫂俩,年少无知,站在楼上窗口看着鬼子兵好奇,于是指手画脚,被巡逻兵小队长发现了,立即查封了杂货店,吓坏了杂货店老板全家。先找对过王万丰小老板,请他岳丈王宜仲出面说情。王时任伪县长,但未允。后来有人点拨,请我祖父出面找铁桥大和尚,由铁桥出面找日本司令官。铁桥在日本留学时和他同学,应该有用。我祖父心肠很软,见老板下跪求情,连忙答应。结果是铁桥传出话来,封门三天以示警戒。人家备上厚礼上门感谢,我祖父婉言谢绝。
新四军头次解放高邮,1946年铁桥被关押在县政府看守所。他知道死期已到,传话善因寺杂役,要吃一顿大斩肉。杂役将大斩肉送到看守所时已冷得难以下口,他请求所方让其杂役拿到贾家巷曹海家热锅。祖父立即安排家中老保姆吴妈,将大斩肉烧得滚烫。祖父是性情中人,讲究个仁至义尽。后铁桥被处决。
我那时还小,和妹妹随父母暂住在扬州东关街武当行宫里。以上都是我的大表弟夏伟,后来听他妈妈即我的姑母在世时说的。我祖父那时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小蓬莱茶馆,中上中兴饭店,下午福星听书,晚上在四德泉浴室洗过澡后,再到小桥北边开恒源油店的夏家,找我姑母吹大头天,自鸣得意地说,今天帮哪个办了什么事,又有哪个人请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