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9 18:05:03 作者:□ 高晓春 来源:今日高邮
去西藏正是秋高气爽的时日,可到了那儿却找不到秋高气爽的影子。气温骤变,干燥的秋风吹在身上冷嗖嗖的,浑身不舒适。中午紫外线光照刺眼,而夜晚阴冷,昼夜的温差伴随着空气稀薄,让我感觉呼吸系统出了毛病,整个人没精打采。
当天晚上就被高原反应撂了个下马威。尽管吸着临时购买的氧气罐,可收效甚微。夜里醒来五六次,虚汗直冒,额头发烫。在浅睡眠中,做着稀奇古怪的梦。折腾了一夜,翌日醒来浑身乏力。
因身体不适,去拉萨地标建筑布达拉宫览胜,被迫取消。一股失落感油然而生,勉强吃了一点稀粥,拖着疲惫的身子找医院就医。大夫量体温,测心跳……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不要紧,这属高原反应。先去吸氧吧。”接着又给我开了些感冒药。
回到旅馆,服药后睡了一觉,感觉身体轻松些许。晚上睡觉失眠依旧,并不时地咳嗽,看来这次高原反应真与我较上劲了。可想起医生的话,我心里有了底气,决定第二天开始工作,去听听江苏电力人援藏的故事。
负责达孜、林周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项目经理周宪和我聊了起来。他来自泰州供电公司,刚过而立。他身材颀长,黝黑的脸上架着近视眼镜,说话时流露出坚毅果断的神情。
我的一脸倦容和委顿被他发现了。他笑着说:“你这是高原反应,克服几天就没事了。去年2月,我来到这里也这样,每天早晨起床后发现鼻子里有血块,走路稍快些就喘得厉害,可是我选择不吸氧气,就这样慢慢坚持下来了。”
我问:“不吸氧气不难受吗?”
他推了推眼镜,告诉我:“不吸氧的确难受,但因为经常要爬山坡,过峽谷,检查工程质量,如果背着氧气罐,就不大方便工作。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去林周10千伏工程现场,途中突发泥石流,如果不是跑得快,险些被山上滚落的巨石砸中。”
正聊着,老宋和3个兄弟开门进来,他们看到江苏人就像看到亲人一样,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房间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交谈中得知,老宋也参与拉萨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这次作为项目经理之一,应邀来此进行工程验收的。
我知道,每个援藏的电力人要克服环境、习俗、生活等诸多不便,援藏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事。我问老宋这次赴藏最大的收获,他动情地说:“收获了西藏人民对江苏援藏电力人的一份情,这份情不仅有洁白的哈达,香甜的酥油茶,还有藏民对光明的向往和殷殷的电力情缘。我早已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江苏公司去年一共10人参加援藏,我们在一起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同吃同住同战斗,早已像兄弟一样肝胆相照,这次也收获了兄弟情缘。”
几个人不约而同地鼓掌,我激动地点点头,一把拉着老宋的手,说:“你们真不简单!”
这次西藏之行,虽没能游览到心仪的风景,可江苏公司参加援藏的10名电力人的故事,不正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