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家乡的乌菜

2020-01-09 18:06:42    作者:□ 朱桂明    来源:今日高邮

乌菜是青菜的一种,学名乌塌菜。乡人口快,省去一个“塌”。俩字相配,一平一仄,叫得顺畅,听得悦耳。乌菜贴地生长,茎叶自然倒伏,故学名中有个“塌”字。其色青中发黑、黑里透亮,故不管怎么叫,都是“乌”字打头。其质厚,叶面凹凸不平,折射出一股抗击严寒的精气神。

乌菜极具个性,气温高时有点苦,经霜则变甜。正因为如此,高邮人到了冬季,特别是“数九”以后,喜欢用它烧汤。那是在“三年困难时期”,缺吃少穿,未到中午就饥寒交迫。放学回家,我们几个候在大桌旁,急吼吼地等待开饭。乌菜汤上桌,热气腾腾,给人以无限温馨。来一筷子,蘸一点酱油水椒,又香又鲜,嘴却被辣得“嘶嘶”的。再来一筷子,鼻尖冒汗,周身暖和起来,扒饭的速度明显加快。可惜那时粮食紧张,不能尽饱吃。不能尽饱吃就叉菜,菜叉完了就泡汤,汤也能充饥。日子过得艰苦,乌菜是老天赐给我们度冬的恩物。乌菜汤里如果再有点豆腐,那就更妙了;只是豆腐也上计划,很少吃到。乌菜还可以与肉红烧,那是除夕餐桌上的一道大菜。肉烧烂了,将煸好的乌菜投进去,再煮片刻,起锅上桌。乖乖,那乌菜绿滴滴、油光光的,夺人眼球!虽肉少菜多,但毕竟是沾了荤腥,吃得快活。

那时冬天经常下雪。雪前,家家户户都要作点准备,以防大雪封门。准备得最多的,自然是乌菜,它价廉物美。人们用稻草把它焐起来,能应付几天。我们家却不必这样做,小院子里就种着,随挖随吃。雪地里挖乌菜,其乐无穷。一夜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母亲踏雪走向隆起的乌菜地,扒一块雪,挖一棵菜。我套着母亲的脚印走过去,站在她身旁,手痒痒的,也想干这事,其实是想借机玩雪。母亲却不允许,说小孩皮嫩,经不住冻。这么好的雪,岂能让它闲着!趁母亲不注意,我勒起一个雪球,砸向头顶一棵大树的树冠。“啪”地一响,雪球被撞得粉碎。树枝抖动,一阵雪花散落,飘飘洒洒,煞是好看。“唧唧唧……唧唧唧……”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突然蹿起,划出一条漂亮的黑色弧线,消失在天边。太好玩了,我又勒起一个雪球,想再砸出一阵雪花、一只小鸟来。还没来得及砸,就被母亲强行拉进屋内。她说,快吃早饭,上学!我一边吃早饭,一边还看着屋外。母亲挖好乌菜,菜地里留下一个个黑窟窿。

离开家乡,已经三十多年。外地也有乌菜卖,但长相和吃口,都不及家乡的好。又到该下雪的时候了。我想念早已离去的母亲,眼前又浮现出老家那个曾经生长着乌菜的小院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