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财之道

2020-01-22 20:53:40    作者:□ 翟荣明    来源:今日高邮

财者,货也;财者,人所宝也。今可积如山,旋或逝如川。

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财富就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人人都祈盼财运当头、财源滚滚。财货可解决人类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进而可以满足人们改造自然以及社会生活如物物交换的需要,乃至可以餍足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愉悦身心、扩大再生产以及权力欲望等等。故人人都离不开财货,人人都在追求财富。说得露骨些,大抵人人都是财迷,概莫能外。

小财,可以解决温饱,可以买上二尺红头绳。中者,可以求田问舍,砌房造屋,娶妻生子,延续香火;可以求医问药,祛除疾患,康复身体,性命无虞;可以越洋历国,求学拜师,博览群书,修身齐家。巨富,如富能敌国的吕不韦者,可以扬名立万,食客三千,家僮万人,拜相封侯。

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钱神论》亦云:“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向使太史公家有余资,怎会辱受腐刑?司马相如若是富家子弟,怎会向卓氏送上《凤求凰》?若尧天舜日,怎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偌大中华若是国富民强,兵强马壮,怎会惨遭倭寇侵凌,大半江山沦陷?

然而财富是万能的上帝吗?财富是人类唯一的追求吗?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故有散尽巨资、泛舟五湖的陶朱公;有高吟“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有虽重病缠身,宁愿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的朱自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故有劝人各自留宝的子罕;有悬鱼太守羊续;有对下属说“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而拒礼的杨震;有“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况钟等等。这些青史留名的先贤显然是把名节、道德高高置于蝇头小利、不义之财之上的。

《红楼梦》中,曹雪芹用“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劝化世人。王熙凤掌管荣国府人财物大权,又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侄女,为了贿银三千两,串通长安节度使,逼得一对有情人双双殉情自尽。她还克扣、挪用掌管的月钱用于放利,可最终还是“哭向金陵事更哀”,唯一的女儿巧姐也差点儿被卖身为奴。本来是有些书生气的贾雨村,一入宦海,几经沉浮,渐染贪酷之弊,乃至蝇营狗苟,草菅人命,也落了个“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贪腐达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总和的和珅,最终被赐白绫一条,自经而死。这些人物为攫取财富而作不仁不义、违背良心、离经叛道之举,自当人神共愤。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曾劝家人“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还曾发誓“绝不留银钱与后人”。在他看来,“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才是对待财富的当取之道。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历史告诉我们,总有比钱财更值得大家珍视的东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