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北宋名医邹放

2020-04-02 19:37:26    作者:□ 许伟忠    来源:今日高邮

现存各版本《高邮州志人物志》中,对医界名人未单独编类,而是散见于《方伎》或《艺术》中,记述的医界名人最早仅始于明代。这显然有失疏漏,与高邮医界史实不合。秦观《淮海集》中收录《医者》和《赠医者邹放》二诗,都是题赠北宋高邮名医邹放的。《赠医者邹放》诗云:

邹子本淮海,弱龄加讨研。

岐扁逢卷中,遂知百病先。

被秦观尊称为“邹子”的医者邹放是“淮海”即高邮人,年少之时就精读医学经典,遂成名医,并扬名京师:

往岁游京室,公侯纷荐延。

国工不敢妒,遣儿求执鞭。

早年他在京师行医,王公大臣纷纷慕名延请,太医院的“国工”们也刮目相看,许多人家的子弟希望拜入其门下,可谓名重当时。然邹放天性淡泊,不慕名利,晚岁返归故里行医:

晚弃本州役,青衫鬓萧然。

临衢开大肆,旁午送金钱。

“肆”者店铺也,“旁午”者纵横交错、四面八方也,可知邹放退居高邮,名闻乡里,其医馆门庭若市。

嗣子颇不凡,文场早周旋。

行期拾青紫,善积神所怜。

“青紫”本为古时公卿绶带的颜色,代指高官显爵。诗歌称赞邹放儿子才华出众,金榜题名指日可待,而这是邹家厚积善行所致。诗歌约作于熙宁末年至元丰初年(1077-1078)乡居期间,秦观僧友参寥子与之从游,寄宿高邮乾明寺。《宿乾明》诗云:

五更风雨闹秋堂,梦断篝灯尚有光。

明日又为湖上客,船头云水正茫茫。

参寥子本名昙潜,苏东坡为之改名道潜,号参寥,人多称参寥子,谢世后朝廷赐号妙总大师。他一度卧病乾明寺,延请邹放诊治。病愈后邹放不肯收取诊金,只求取一诗。参寥子是著名诗僧,“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称之为“眉山公之客,而少游氏之友也。释门之表,士林之友,而诗苑之英也”(《送参寥序》),当即赋《赠邹医》诗云:

君不见宋清市药长安西,众工就取资刀圭。

疪疡疾病一皆往,所应不必黄金赍。

诗歌开头将邹放比作唐代长安著名医工宋清。柳宗元专门写过一篇《宋清传》,记述宋清“居善药”,药材好,且制作精良,生了病长了疮的人都纷纷找他疗治。他医者仁心,“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故有义声于京师。”诗歌简略记述了邹放名重京师及返乡行医的生平事迹,对邹放为其诊病以及不肯收取诊金之事,记述尤为生动有趣:

怜余寝瘵古佛刹,每辱珍剂相扶携。

倾囊倒橐愿为赠,唯有圆蒲并杖藜。

君闻掉头不我顾,止索诗句光衡圭。

“寝瘵”即卧病之意。参寥子想付诊金,然囊中羞涩,“唯有圆蒲并杖藜”;邹放呢,才听参寥说要付诊金,掉头就走,连连说:“不可,不可,大师若肯题诗一首,邹某心愿足矣!”在邹放,得到有“诗苑之英”美誉的诗僧亲笔题诗,自是“蓬荜”生辉;在参寥子,病体康复,心情愉悦,题诗一首,岂不快哉!而秦观,参寥子患病,他大约一直陪伴在身边,偶尔也留宿寺中,有《宿乾明方丈》诗为证。此时,邹放当然不肯错过机会,恳请他题诗一首,也算是一个赞助吧。秦观《赠邹医》末句云:“因君乞诗置屋轩,聊复援笔赋本根。”十分清楚地道出了作诗的缘由。

如果说,秦观与参寥的诗歌对邹放行医扬名京城,还只限于一般性的概述,那么另一位也很有名气的诗人则记述了邹放在京城急人所难的一个实例,十分难能可贵。韩驹(1080~1135)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陵阳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对秦观诗词有研究并有独到见解,著有《陵阳集》四卷传世。徽宗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宋史》有传。韩驹《赠邹医》诗一首,据考证大约为崇宁五年(1106)后一段时间。其时他尚未中第,滞留京师,生活困顿。诗云:

华佗一卷世不留,玉函三十龙宫收。

奇方异诀上帝求,稚川肘后真悠悠。

东京仲景儒家流,韵疏思密岂自由,

妙技乃与俞跗侔。

诗中提到的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民间视之为神医;稚川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仲景即被后人尊为“医圣”的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俞跗相传是黄帝的臣子,上古医家,擅长外科手术。韩驹历举了中华医药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而诗句“后来继之有髯邹”,盛赞邹放是中华名医的传人。“髯邹”二字,十分简洁形象地描写出邹放是一个“美髯公”。邹放此次当是重游京师,诗句“曷来游梁自高邮”,点明了这位医者来自高邮。

我穷羁旅古汴沟, 有妇抱病柴门幽,

巫医百请不颔头。卒然邀君为停辀,

决去沉疴如决疣。自言不取千金酬,

只求一诗当琳璆。高风绝艺两罕俦,

我才不迨前人羞。祝君尚壮勉勿休,

自致名誉倾公侯。

体会诗意,患病之人正是韩驹之妻。此时不是韩驹升迁荣耀之日,而是困厄京城、“抱病柴门”之时。遍请巫医却无人肯来,大约是担心沉疴难治,或嫌其家贫付不起诊金吧。“辀”者车马也,唯邹放应邀,慨然应允,停车下马,手到病除。“决去沉疴如决疣”,治愈重病如同去除皮肤上赘疣一般的轻松,其医术何等精湛!此时的韩驹虽有才名,然并非誉满天下的名士,手头困窘,心中感激邹放却付不起足够的诊金。邹放十分坦然,谦虚地求取一诗“当琳璆”。“琳璆”亦作琳球,本指美玉或玉器撞击声,比喻优秀人物或优美诗文。韩驹自是感激不已,“高风绝艺两罕俦”,赞颂邹放救人急难,不取报酬,德艺双馨,罕有匹比。韩驹诗歌流传至今,与秦观、参寥诗歌一道,让后人看到了一个形象充实而又丰满的宋代名医邹放。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