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坐帮船

2020-04-06 17:47:46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1959年暑假,我第一次坐帮船到送驾桥,父亲在那里的供销社工作。所谓帮船,据《扬州历史文化大辞典》介绍,“是以木帆船货运(亦作客运),多由乡亲组成、互相依傍……靠码头集中系泊,时间一长,就自成一帮”。其时,我刚20岁,所供职的县工业学校撤销,等待重新安排工作。在运西石工头上船时,不期而遇一位女生——小龙。

记得当时的帮船分前舱、中舱、后舱,前、后舱多为工作间,中舱可以坐20多人。帮船靠一片偌大的布帆借风而行,有时也荡起双桨。因为借助风力,帮船作“之”形而进。面对白茫茫的长湖,船帆片片,觉得好玩。帮船经茅塘港折向西南,逶迤而行。忽然,风力变化,帮船侧身而进,我坐在舱板上,像坐在滑梯上。与我并坐的小龙,猝不及防,一把抓住我的臂膀靠下滑,还说:“老师,没事吗?”我也抓住她,“没事!”过了一会,双方才松开。我第一次这么近依傍着女生,只感到她的体香和青春气息。坐在帮船上,我们谈今后的打算。小龙说,她是独生女,今后还不知干什么呢,还约我到她家去玩。

不知不觉,帮船快抵送驾桥,远远望去,只见绿树环抱、芦荻丛生的一个小镇横在眼前,绿色成了青春时节的标签。

第二次坐帮船,是1962年9月10日,我挑着行李和一个小皮箱,从大淖上船,经过牛缺嘴、三荡口、白马庙、查家甸、周巷,直抵临泽。内河的帮船比湖中的帮船平稳、安全。其动力靠风帆,也划桨,还撑船,有旱路相傍的水路,还可以由船家着人拉纤。

从高邮到临泽,直线距离九十华里,耗时七八个小时,甚至一天。坐这种帮船,得解决吃喝拉撒等事。吃,大都是干粮,馒头是上等的主食。中午,我吃了两个馒头充饥,喝的凉开水。身旁一个八九岁的小孩看着我吃,弄得我很尴尬。船主想得周到,船上备了几只竹壳水瓶,可为吃焦屑的乘客提供开水。比较难处理的是撒尿。男的好办,女人难办。中途,船家选择一块芦苇杂树共生的地方,让女人下船找个隐蔽处解手。

沿途所见,或为几家草房,或为单头厍子,或为大柳树下卧着的黑水牛。而面对河面的墙上,成行贴着黄中发黑的牛屎巴巴,那是农户的一种燃料。印象最深的是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见。那天的所见所闻,都演绎成我在临泽工作近20年的年轮封面。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