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19:31:10 作者:□ 朱茂宏 来源:今日高邮
高荣安老伯前不久与世长辞了。这段日子里,我深深地思念着这位耄耋老人。
与高老伯相识,算来已有40年了。1980年,我与老伯的小儿子步明相识,结下友谊。后来他参了军,从此天各一方,但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系。老伯夫妇住在司徒镇,与我居住的横泾集镇相隔四五公里,算是比较近的。我只要有机会,就去看望两位老人。
老伯待人真诚,处事平和,生活朴素。逢年过节,他的子女们从四面八方回家团聚,他常邀请我去参加家庭聚会。每次相聚,与桌上的菜肴一样丰盛的,便是老伯讲他那看似平常但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了。两杯小酒下肚,谈当年为衣食住行的奔忙,谈与各式各样人物的交往,谈应对充满变数的人生,他的乐观,他的豁达,他的胸怀,他的智慧,充满着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1985年,老伯的长子步宏调任横泾信用社主任,儿子想尽尽孝道,把父母接到身边享享清福。老伯同意跟着大儿子去,但条件是必须给他们找点事做,不答应就不去。步宏拗不过他,只好在集镇机械厂的旁边,租了两间小平房,开了个小商店,好让二老有点事做。两位老人专门经营别的商家不想卖、顾客没处买的冷门货。比如,伯母手工缝制的小孩虎头鞋,自己动手做的油端子、麻花子,以及地产特色小食品京江粸、蛋方酥,还有斗香、针头线脑等等,品种不下数十种。老两口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但乐在其中。
有人不解,老伯当过多年村支书,后来又到乡里做工业科副科长,几个儿女都很富裕,排遣空虚寂寞的办法很多,为什么非得放下身段,来经营这小本生意呢?难道是为了挣几个小钱?
街谈巷议中有高人高见,说,高科长家兴人旺,还有个儿子在部队当“大官”,但老两口自食其力,是要给后辈儿孙立个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好家风。
是啊,这位饱经世事的老人,想必早已参透了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他的5个儿女个个有出息,孙辈也都是高材生。这些大概都得益于两位老人培植的良好家风吧。
经年累月,耳濡目染,老伯的端方人品、生活智慧、家风家训,也深深地影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