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 19:19:50 作者:□ 葛维祥 来源:今日高邮
“母亲节”当日中午,小女提议,晚上自做火锅,为她妈妈过节庆祝一番。我当即附和表示赞同,主要想藉此机会感谢妻子,多年来,她为支持我安心工作而默默付出,为哺育小女成长不辞辛劳,为我们小家操持家务含辛茹苦。
于是,下午一家三口去超市,采购各自喜爱的食材。既然庆祝,无酒不欢,我直奔超市酒柜,选了一个小“手榴弹”外观的韩国果酒(出于好奇头一次买),谁料此“弹”“炸开了锅”——小女几次三番将我放入购物车的果酒退回原处,任凭我如何示好,就是不同意我买酒喝。其实,不是小女不通人情世故,而是我身体有恙不宜喝酒。
我用期待的眼神向妻求援,妻接过我小心翼翼递过去的“手榴弹”,认真阅读了商品说明标签,口头“批示”:最好不要买了喝。我们家历来实行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我一直是“少数民族”,对此“套路”早习以为常。不过,经过一番游说和“520”红包“贿赂”,最终一、二把手认定,果酒虽是酒,但酒精度较低,相当于果汁饮料,遂原则同意购买。买回来就喝了,这对我这个“老酒鬼”来说,如同喝的“凉白开”,不免觉得有点上当。不过,果酒就是果酒,果真甜。
我是“少数民族”,这是自打小女出生后获得的“加冕”。妻是我部队驻地的湘妹子,侗民族。根据国家民族政策,小女传承了其母民族,亦为侗族。一家三口,母女两人侗族,我一人汉民族,不论是性别,还是同民族人数,我都是“少数民族”,由来获得的各种少数民族“待遇”也是花式多样,不胜枚举。
民以食为天,吾妻一日三餐无辣不食,源于湖南人“辣不怕”的食性和基因。妻的基因强势,在小女身上表现突出,她亦喜食辣,比妻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家日常饭食,家常小炒,每菜辣椒是“主角”;遇我执铲,炒的菜不够劲辣、不下饭,娘俩干脆用“油辣子”拌饭,三下五除二,一碗饭就扒下去了,这倒也省了不少菜金钱。
我喜食甜。甜与辣,犹如水火,不相融。那我是如何被“同化”了呢?妻做菜是一把好手,她从起初做菜微辣,递进到中辣,再加码到重辣,我的口味随之潜移默化,我的胃口逐步被她“控制”,以至于现在,我也是每日饭食有辣方欢。
侗民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受民族文化的浸润与耳濡目染,妻也喜欢唱歌。和妻谈恋爱那会,我曾经为她手抄流行歌曲两大本近百首。小女出生会语时,妻就教她唱歌,希冀小女能圆她心中的一个梦。那时,因经济条件不足,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妻爱看文艺,我爱看新闻,两人常常争夺“遥控器”,妻子是真正的少数民族,我礼让多一些。后来小女“加盟”,我成了“少数民族”,母女俩以绝对优势,直接控制了“遥控器”。如今电视已成了家里的摆设,一家三口每人一部智能手机,听歌、追剧、刷抖音、玩游戏,各取所需,民族和谐,天天都是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