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20:32:28 作者:□ 朱玲 来源:今日高邮
老王是个卖菜的。六十岁左右,红脸庞,大嗓门,身材高大壮硕。
北海路的两边有不少卖菜的摊点,老王的摊点就设在路东面的中部,他租了一户人家废弃了的小院落屯菜。这个院落小得可怜,最多三个平方。主人的房间长年锁着,门上落满灰尘,院子有一半的屋顶遮着,另一半露天。下雨天,雨叭嗒叭嗒地滴在菜上,使菜显得愈发青翠喜人。晴天,一缕阳光在瓜菜上跳跃。院子有一扇门通向北海路。老王每天清晨骑着三轮车载着新鲜的蔬菜来到这里,将一筐筐蔬菜沿着这户人家的西山墙码好,而后打开院门,搬出前一天没卖完的蔬菜也码好,收拾停当,他就坐在一只小凳子上守着那些红红绿绿的菜待卖。至7点钟左右,他会用手机叫碗阳春面送来,从停在旁边的三轮车上的布袋内掏出一瓶“粮食白”和一个陶瓷酒杯,就着阳春面边喝边吃。慢慢喝,能喝一个小时,没有餐桌,他的碗盏全放在地上。我这才知道老王其实是黑皮,是酒染红了脸。
我每天早上去买菜,老远就看到他那硕大的身体坐在小凳子上,总担心小凳子会被他坐趴掉。他卖菜从不斤斤计较,一般的,一斤青菜,半斤黄瓜,他不上秤称,只看看,说,就把两块钱吧。一般人家就付了钱,而后又问,老王,有蒜头吗?有青椒吗?炝黄瓜要蒜头,炒面筋要配青椒。他就会说,你看院子里墙上袋子里有没有,有你就拿去,没有就拉倒。至于你拿几瓣蒜几根葱,他就不问了。也有人掂着袋子较真地说,这哪值两块钱呢?老王动作粗鲁地抢过袋子放在电子秤上一称,说,你看,两块三,我跟你要两块钱,多啦?如果秤不足的话,他就不出声地抓一把菜塞进袋里递过来。
我跟他买菜,他基本上不称,两三种蔬菜,他指着说,这个两块,那个三块,共计八块什么的。有几天去北海路,看到他那小院的门关着,若有所失。过几天又看到他坐在那儿喝酒了,脸黑红黑红的,我说,老王,几天没看见,上哪儿发财去了?老王喷着酒气低声对我说,不瞒你说,我赚到了,到苏州玩了三天。我睇视着他笑道,跟谁去的?老王翻翻眼说,我一人吧。早听人说,老王是个光蛋(即独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近几年,创文明城市,菜摊不许放在路边。老王的菜筐就放在院子里,不拿出来。他人坐在院门口,边呷酒边和旁边卖鱼的老头吹牛。其实老王这个姿态就是招牌,早前创下的口碑使得中老年妇女们喜欢跟他买菜,只要看到他坐在门口,就挤进他的小院子,任意挑拣蔬菜。挑好了,拿到门口给老王看,老王目测一下,估个价说,这个两块,那个三块,总共几块。妇人们兴冲冲地拿走了。
瞎奶奶几乎天天来跟老王买菜。瞎奶奶也不是一点看不见,她左眼是青光眼,能见到一点光,右眼却是好好的。瞎奶奶可怜老王是孤人,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照应。每天她把孙子送去上学,就在中市口买十块钱蒲包肉或五块钱花生米带给老王,说,早上空肚子喝酒伤身,弄点小菜搭酒保护胃子。老王瞪着血红的铜铃眼,满脸堆笑说,是的是的。随后从小凳子旁边拎出两三个小塑料袋,是老王早就收拾好的菜蔬。去了皮的莴苣,刨成丝的蒿瓜,掐去根的青菜。卖鱼的老头在旁打趣道,大奶奶,这是老王专门替你弄的。的确,老王只卖菜,不卖净菜。对瞎奶奶却是例外。为了刨蒿瓜,他专门跑到超市买了刨子。仔仔细细地刨。拣韭菜那个专注劲儿,让人倍感心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