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20:30:25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城中小学创建于1898年,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最初创办的校长是夏銮台。上世纪三十年代校长是谢耀华。当时的学生从南门进门,迎面便是“道古堂”,为末代状元张謇所书。学校建校前原是州卫,亦有岳王庙,后拆庙建校,士人反对。有人建议将岳王请至北门瓮城中的关帝庙,一庙供二神,故关帝庙改为关岳庙,此事才算了结。
学校最后面是一座朝南两层五开间的大楼。此楼为章邦直所建。楼下为低年级教室,楼上为高年级教室,正中一间为教师宿舍,后来成为著名雕刻家的滑田友就住此间。此楼号称“淮南第一楼”,有拔高掠美之嫌。有一个老者在此读了六年书,1933年高小毕业。他说,楼上设有走廊、栏杆,以防学生发生意外。当时城中小学校歌的歌词有:“淮南第一,广厦宏开,珠湖秀气映文台,有多少英才,磊落其怀,从勤劳忍耐训中来。”歌词浓缩成两个字“勤忍”,则是该校校训。这种冀教育才的理念绵延多年,果然人才辈出。
当时的学生早就知道高邮有个秦少游,也知道高邮是水乡,属于淮河下游,泗、淮之水流入西湖(珠湖),《高邮州志》载:“大禹尝排淮泗而注江,其道出于邮。”还知道高邮有一条子婴河。
在水网地带的高邮,许多名胜古迹大都与水有关。就如高邮八景,除了文游台外,其余都与水、水乡有关。当时的学生回忆,许多建筑直接以水命名。高邮四座城楼最早是宋朝淳熙十二年高邮郡守范嗣所建,有的已经败坏,有的依然存在。他们说,登北门城楼俯视,是一片繁华的商业区,而登西门楼眺望,则是秀丽的珠湖雪浪。
当年的小学生就知,早在晋朝就设有水部曹郎,隋唐至宋为工部四司之一。直至明清,仍有专管水道之机构,并有水部楼存在。他们还知道东门外箕山之北,有座“海潮庵”,不大。小小年纪的他们,很会联想,既有此庵,是否历史上的海岸线就在附近,以祭海神。这一切,虽未提及他们学习的具体过程,但这种刨根问底的探索求是,乃当时城中小学校长、老师的教化之功。
等到我上城中小学时,“淮南第一楼”已荡然无存。一度藏书甚丰的图书馆和设备齐全的自然科学馆,被日寇飞机两次轰炸后,只剩下水泥地面与苍天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