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私立珠湖初中

2020-06-02 20:30:58    作者:□ 曹坚    来源:今日高邮

在高邮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所私立珠湖初中。1990年版《高邮县志》第617页“教育篇”里记载,“民国36年,县城有县中一所,有初中班6个,学生339人,高中班2个,学生78人……教职员工34人。还创办一所私立珠湖初级中学,设4个班,有学生200余人,专职教师3人。”我的父亲曹乘云就是当年珠湖初中专任教员,生前于1988年曾就此一段经历应高邮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之邀写过《私立珠湖初级中学回顾》一文。

解放前,高邮中等教育事业非常薄弱,普通中学仅有一所高邮县中,每年只招2个班的新生,就城区而言,每年总有很多小学毕业生因不能升入初中而辍学。1947年春,时任国民党县参议会副参议长的王宇清发起集资兴学,创办了一所私立珠湖初级中学。学校董事会由王宇清、杨谨之、王师尚、崔叔仙、姚宏基等高邮士绅名流组成,杨谨之为名誉董事长,王宇清为董事长,卢朴为校董会秘书,具体负责基金筹募、校舍修缮、设备添置及财务管理等项公务。王宇清先生毕业于上海法学院,1949年去了台湾,曾任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辅仁大学教授,他是日本关西大学博士,著名学者,中国服饰史专家,1990年回乡探亲,曾亲赠《中国服饰史纲》一书给我的父亲。那年春,在董事中先募集开办经费500银元,购置学桌凳和其他教学设备,夏季修建校舍,秋季招生开学,招收2个班一年级新生计120名。

珠湖初中校址设在当年的水部楼西的桑园巷王家祠堂内,也就是如今高邮市人民医院原老干部病房楼一带。是由董事王师尚献出本族祠堂大部分房屋,前后4进,外加厢房共29间,改建为2个教室,还有音乐室、乒乓室、礼堂、校长室、办公室、总务室、传达室等。王家祠堂大门朝东,在学校附近东北面、药王庙对过原县蚕桑试验所又让出一块桑园,辟建了一个大操场和篮球场。第二学年又将礼堂和音乐室改为2个教室,继续招收2个班的初一新生。

校长顾锡镛抗战前和抗战期间曾任高邮县中教导主任、贵州省立橦梓中学校长等职,他接受董事长王宇清之聘主持校务。顾先生治学严谨,按照正规初级中学标准拟订学校工作计划,开设各项课程,精心考虑教师人选,聘任高冠常为教导主任,曹乘云为专任教员,他们3人均为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另外还聘请县中部分教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教导主任为兼职教师,可以说教师阵容强大,素质较高,大多数具有大专学历。教导处根据各人专长分配课务,各位同仁都工作勤恳踏实,教学认真负责,按时批改作业。各科作业本均置于办公室簿本架上,校长、教导主任可以随时查阅。教学工作得心应手,学生获益匪浅。

高冠常先生负责教导工作,还教一个班的代数和英文。我父亲教2个班的国文,时至今日,当年他的学生、我的高中同学李庆生还记得曹乘云先生教他们诵读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情景。2位先生还都兼任班主任之职,不辞劳苦。至于兼任教员一般在上课前半个小时到校,从不有误。

1948年秋,顾校长调往高邮县中,调离前他向校董会推荐并亲请当时在镇江中学任教的中央大学校友、邑人查寿洪回乡接任珠湖初中校长,查先生还担任2个班初二的英文课程。

由于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工作细致,各科教师认真教学,严格要求,因此校风学风很正,教学效果很见成效,堪与当时高邮县中媲美,深得学生家长、教育界同仁和社会有识之士的一致好评。

校董会和学校领导对教职员工的生活也是十分关心。在国民党统治岌岌可危、经济严重崩溃、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高邮县城乡中小学教员均不能按月拿到薪水。当时通货膨胀,金圆券贬值,为了保障教职员工的生活水平,校董会用存款购买大米和食油进行储存,薪水不发现金,改发实物。对个别子女多、负担重、生活困难的教员,校董会还不定期地给与补助,这些举措使珠湖初中的教职员工深受感动,均以工作尽心尽职作为回报。

珠湖初中在高邮县城第二次解放前夕解散。翻开这段70多年前的历史,它虽仅有不满4个学期的短暂历程,但为高邮培养了一批人才,也开创了私人集资办学的先河,在高邮教育史上有其一定的影响。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