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夏书章情系母校

2020-07-02 19:42:02    作者:□ 夏志强    来源:今日高邮

夏书章先生,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教授。我市送桥镇人,市第一小学1931届毕业生,今年已102岁高寿。

1999年10月下旬,第一小学举行建校一百周年盛大庆祝活动,邀请一些知名校友回来参加庆典,是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时,市政协副主席朱延庆是这次活动的特邀顾问。我于9月中旬拟好邀请名单后,到市政协征求朱延庆的意见。他边看名单边询问了一些相关情况,特别指着夏书章教授的名字说,夏教授是中国行政学家、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还是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内多所名牌大学的客座教授,现任广州中山大学副校长,德高望重,一定要努力邀请他回邮参加母校的百年庆典。我在9月20日前,把附有回执的邀请函全部寄出,静候佳音。国庆刚过,我就收到了夏书章教授热情洋溢的来信,他说刚好10月中旬在江苏省常州市参加一个学术活动,一定抽时间回高邮祝贺母校的百年华诞。信中还附藏头体贺诗一首:“实学真才世所珍,验收共见泾渭分。小谨微慎关大计,学以致用日日新。百年树人成伟业,年丰人寿国运亨。大哉科教兴国事,庆国庆校庆斯文。”勉励母校要培养和发扬师生的改革创新精神,为科教兴国贡献力量。想不到80高龄的夏书章教授能欣然接受邀请,我喜出望外,立即电告朱延庆副主席。谁知,10月中旬,我又收到一张夏书章教授从常州寄来的明信片,说是广东省有一项重要的外事活动,他在常州会议中途就要赶回广州参加组织准备工作,不能来邮参加母校建校百年的庆祝活动了,万分表示歉意。

2000年,我从第一小学退休。2010年3月28日晚,接到了第一小学王义来副校长打来的电话,说夏书章教授的女儿,时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夏纪慧女士明天上午要到第一小学访问,要我到学校陪同接待,并说朱延庆先生也打电话给他,叮嘱一定要把我约请到位。29日上午8时左右,我来到第一小学的西大门,朱延庆先生和朱大禹、吴如渊、王义来三位校长,还有一位中年女士正在校门口谈笑着。朱延庆一看到我,就把我拉到那位中年女士面前,笑着说:“这就是夏老关照你一定要拜会的夏志强校长。”同时,也向我介绍了这位中年女士就是夏老的女儿夏纪慧。原来,这次夏老派夏纪慧女士回送桥扫墓祭祖,特地关照她一定要代他到母校第一小学访问一下,并要拜会朱延庆和我,为1999年母校百庆校庆未能如约回来参加,代他向我再次表示歉意。我听了非常感动,想不到事情已过去10多年,夏老的行政管理事务和学术研究活动那么繁忙,还一直挂记心怀,可见夏老对母校感情之深和为人之诚。我请夏纪慧女士转达对夏老的亲切问候,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我又把珍藏了10多年,当年夏老从常州寄给我的那张明信片拿给夏纪慧女士看。她看了后,恳切地对我说,能不能把这张明信片转赠给她作个纪念,我欣然应允了。

2017年,第一小学双喜临门。一喜是学校从中市口搬迁到原高邮中学的校址,二喜是要庆祝建校120周年和新校史馆落成。新校史馆规划中有一重要展区为“夏书章教授陈列室”,这是朱延庆先生和夏书章教授共同谋划的成果。为了布置好陈列室,第一小学姚国平校长和王义来副校长于当年9月底赴广州专程拜访了夏老。夏老虽已是满头银发的百岁老者,仍然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活跃。他对故乡母校的二位校长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母校迁到办学条件更优越的新校址和即将迎来120周年华诞感到无比高兴。他深情地回顾了80多年前在第一小学的学习生活。他说,当时学校叫高邮县立第一小学,学校环境古色古香,非常优美。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治校有方,特别是师资力量雄厚,有的老师后来成了大家名流。如当时他的美术老师滑田友,后和国画大师徐悲鸿一道去法国巴黎深造,成了我国著名的雕塑艺术家,解放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1952年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浮雕的创作。夏老特别赞赏学校立德育人,以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精神和热心为公众服务的精神。如把校园改设为“致用市”,每周民主推选一名品学兼优,富有公益精神的学生担任“市长”,参与校园的清洁卫生、礼仪文明、课间活动等管理工作,担负起学校主人公的责任。夏老在六年级上学期担任过一届“市长”,这是他在小学时光最大的荣耀,也对他后来热心于行政学的研究,并成为中国现代行政学研究的泰斗,有一定启迪。

夏老为第一小学新校史馆内“夏书章教授陈列室”捐赠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著作论述,捐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贾庆林、汪洋、胡春华等接见或拜访他的合影,以及参加一些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的珍贵照片。拜访结束时,夏老把事先写好的藏头体贺诗,郑重地交给了姚国平校长:“高山流水有知音,邮电畅通见文明。第几无非先与后,一帆风顺最关情。实干兴邦须牢记,验取人才多精英。小为中上定基础,学业成否在初心。”贺诗既是对母校120周年华诞的诚挚祝福,也是对母校全体师生的殷切希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