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9 20:23:30 作者:□ 吴忠 来源:今日高邮
韩国电影《寄生虫》摘金棕榈,捧小金人,打破多项纪录,导演奉俊昊的艺术才华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膜拜。揭示社会矛盾,反映贫富对立的影片不在少数,但《寄生虫》没有停留在富人对穷人碾压,穷人对富人仇视这样的老套路上。在韩国当代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层越来越固化的大背景下,穷人“寄生”富人成为一种常态。穷人可以接近富人,可以依赖富人,但穷人要想成为富人则难上加难。这部电影主题多元,其中之一是奉俊昊似乎想通过该片来探讨一下穷人的上升途径,他没能给出明确答案,让全世界的观众自己去找。电影故事内容这里不再叙述,建议没看过的先去看看。因为奉俊昊特别擅长隐喻、暗讽的手法,一幅画面甚至一句台词都有两重或多重含义,非常考验观众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所以建议多看几遍,只看一遍肯定不行。
靠努力奋斗,靠聪明能干,穷人能不能搏出一条上升的途径呢?电影中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穷主父亲基泽,他曾经奋斗过,开过台湾古早味蛋糕店,干过代泊车等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他代表的是这个时代的失败群体,这个群体不是那种怕苦畏难,不思进取之辈,但也许是韩国新兴科技行业对传统实体行业的冲击,或者是时运不济,总之,人到中年的他们还只能带着一家住在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穷主父亲满脸疲惫的表情,随时随地可能崩溃的神经,都反映出他对这个社会的无力感,对韩国当代的绝望。穷主母亲忠淑更是了得,年轻时得过全国链球比赛银牌,这个成绩应该很了不起了,可以想见她年轻时为了自己的梦想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汗。然而,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金牌也许能让人飞黄腾达,但银牌就什么都不是,无法改变自己处于底层的命运。论聪明能干,穷主一家四口人,可以说个个都是“人精”,能演善骗,而且都有一定技术:父亲开车转弯时,朴社长杯中的水都不起皱纹;母亲能在朴社长家做女佣,起码说明她各式菜肴、糕点都做得不错;儿子基宇,按同学敏赫的说法,“你不比那些成天喝酒的大学生强百倍?”;女儿基婷电脑制作水平很高,制作假毕业证书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然而,这些都没用,不足以帮他们打开到社会上一层的途径。
至于朴社长及社长太太是如何在社会上层的,影片中没有明示,但我们可以推测。有两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一个是朴社长家墙壁上挂着他获得某科技奖的奖状。还有一个是穷主父亲见朴社长的时候,朴社长拿着一个芯片样东西问手下“这个新产品跟手机能不能兼容”,可以推测他应该是一个科技新贵。朴社长原先可能也是个底层的穷人(片中他说以前在地铁中闻过穷人的“味道”可以暗示这一点),应该是他顺应了时代,把握住了上升的机会,得以改变自己的地位。但如果他仅仅是科技新贵,薪酬比普通人高个十几倍,也不至于在岁数不算大的情况下就能拥有这么大的别墅以及好几辆豪华车,雇得起司机、女佣及家庭教师,所以我猜测他能走到上层主要原因应该是娶了个有钱人家的女儿。他其实并不爱这个社长太太(影片有两处穷男主问他应该爱太太的吧,他都露出尴尬的表情),但娶富家女是一条通往社会上层的捷径,所以他牢牢抓住了这根绳。片中可以看出社长太太是爱朴社长的,这事自然就好办多了,在富贵诱惑面前,爱情算不了什么——这背后应该有一个“凤凰男”追求富家女的故事。再来说这个社长太太,她没有工作,家务也不会做,成天无所事事,完全贵妇人的作派——多处可以推测她天生生在富人家。即使她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傻白甜”,但这又如何?不妨碍她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这就是所谓“有人一辈子到不了罗马,有人出生就在罗马”。至于社长太太的父辈又是如何发家的,电影交代的更隐晦了,电影中两次从社长太太嘴中冒出“毒品”,是不是暗示社长太太父辈发家跟毒品有关?奉俊昊大导演就是大导演,深谙“少即是多”的道理,很多地方只是点一下,背后有很多故事靠观众自己想象。他“狡猾”得很,很多交代“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故意让世人争论,来提高电影的热度。
有网友评论朴社长一家钱多人傻,果真么?事实并非如此,韩国社会富人阶层掌握社会各项资源,把“界线”筑得牢牢的,使得穷人“呆在自己该呆的‘车厢’”(奉俊昊另一部作品《雪国列车》的主题)。朴社长最反感下人“越界”,下人只要不越界,他可以和善可亲,给人“善良”的感觉,但一旦下人“越界”,他便露出凶恶的本来面目。
电影的最后,在穷主儿子基宇幻想中,他靠自己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学,买下了别墅,让他父亲从地下室堂堂正正走上来。有好事者帮他算了一下,即使基宇能考上个不错的大学,拿到韩国当代中上游的薪水,要买下这幢别墅,不吃不喝也要五百四十多年。这真是一个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