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1:18:55 作者:□ 吴国安 来源:今日高邮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当兵入伍是我儿时的梦想。
1981年10月26日,我如愿以偿收到了县征兵办下发的《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公社人武部吴部长和大队支书、民兵营长特地上门道喜,并悄悄告诉我:“听说你们这批兵是陆军,可能要远离家乡到北方,你要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吃苦受累我不怕,只要能到部队当兵就行!”做梦都想当兵的我未加思索,脱口而出。屋里屋外挤满了看热闹的乡邻,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响成一片。父母亲既为我高兴又为我担忧,更多的是不舍。吴部长临走时点点头,拍拍我的肩膀,当着众人的面,操着一口高邮西北腔不紧不慢地说:“小伙子不错,有出息,到部队好好干!”
一个月前,打听到一年一度的征兵时间和体检地点,我瞒着家人冒着蒙蒙细雨,抄小路步行十多里赶往三垛征兵体检站体检,结果一路“绿灯”。看到主检医生最后签名和“合普”结论,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回家后,我辗转难眠,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7岁那年,我高中刚毕业,经生产队、大队和公社同意,进入集体企业公社农具厂上班。在别人眼里这已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了,每月按时拿工资,风吹不到、雨淋不到、太阳晒不到,跟城里工人别无二致。母亲和一些亲属都不主张我放弃安逸的工作而去舞刀弄枪的,认为我从小没有吃过苦且身体又单,适应不了部队生活,最好还是呆在家里安稳。然而,立志投身军营、卫国戍边的梦想,从小就在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我的两个叔祖父、两个姑父、一个舅舅都当过兵、扛过枪,有的还立过功受过奖。每每看到他们一身英武的戎装照片,便心生羡慕和崇拜,一直以他们为荣。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听说周边村庄放映《小兵张嘎》《英雄儿女》《渡江侦察记》等军事题材的电影,就是十里八里,我和好友明林、宏祥都按时赶去,从不落下,看一次就过一把瘾,心里总感到特别爽。
离入伍报到的日子越来越近。先与厂长、工友话别,再与亲戚朋友一一道别。一圈下来收到的红包,加上平时积攒的零钱,我托人从上海买回一块心仪的“钻石”牌手表。手表戴在手上,美在心里,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至今,这块“古董”手表我仍珍藏着。
临别时,母亲依依不舍,眼噙泪花,千叮咛万嘱咐;父亲和祖父一路相送,并在高邮中山路一家老牌照相馆留下了一张三代人的合影。
第二天,艳阳高照,清风送爽,我身着65式军装,怀揣美好的憧憬,告别可爱的家乡,雄赳赳、气昂昂,踏上了激情燃烧的军旅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