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 19:28:02 作者:□ 陈治文 来源:今日高邮
套用乡贤汪曾祺先生父亲的一句“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名言,我们家则是多年父女成文友。
2006年春我退休后,和老伴一起移居上海。因打小就爱好文学,退休后有闲余时间了,就经常写点小文章。一直生活在高邮的女儿陈岚也爱好文学,也不时写一点小玩艺儿。我们虽相隔数百里,但几乎每周都要联系一两次。除了叙叙家常,就是交流最近写了点什么。2016年秋,我离开生活了十余年的上海,回到了家乡高邮,居住在陈岚家。从此我和女儿一直生活在一起,我们父女间的文学交流也就越发多了起来。
2019年初,市文联发起情书大赛征文,我便动员陈岚参加,写一下自己的爱情故事。原来她早有考虑,便爽快地应了下来。很快一篇《爱得沁心润无声》的情书便完成了。她拿出文稿让我给提提意见,帮她修改修改。我一看,觉得蛮好,情感诚挚真实,文字也很流畅。这时女儿突然对我说,爸爸你也写一篇吧,其实你和妈妈的爱情非常感人,还上过江苏卫视的《情感之旅》节目呢。我本来没有这个打算,脱口便说,你妈去世三年多了,我写了发给谁看呢?女儿马上接口说道,那你就写一封难以寄发的情书吧。这一下拨动了我的心弦,打开了我的思路。我以《爱妻,我的梅——一封难以寄发的情书》为题,很快将征文稿写了出来。女儿仔细地看了一遍,已泪流满面,哽咽着对我说,爸爸的情书太感人了,说不定能获奖。我一笑,一个老头子能写情书参加征文活动已经可以了,还奢想获什么奖!半年之后,情书大赛评比结果出来了,我们父女分获第三名和第五名,双双登上了领奖台。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我们父女俩应邀参加了市文联、市作协组织的“辉煌七十年,幸福高新区”的采风活动,活动要求参加者每人写一篇关于歌颂祖国,赞美高新区的征文。我看到高邮高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动不已,很快写了一篇《清晨,漫步在高新区大道上》,从路的变迁反映高新区的变化。写成后便让女儿帮我提点看法。她也不谦让,帮我指出文中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在讨论文稿时完全没有父女界限,俨然两个文友在交流。我的征文完成后,便问女儿的文章写得怎么样了。她说,工作太忙了,定不下心来写,不打算写了。我说不行,采风作业必须完成,带点晚开个夜车吧。她想了一会儿说,爸爸你写了路,我就写灯吧,高新区是灯具之乡,我有话可写。我一听当即赞同并鼓励她快点写。不出两天,女儿的征文《唱支赞歌给灯听——献给高邮高新区》便发出了。结果,我们父女俩都获得了三等奖。
现在,我们父女俩经常就写作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今年高邮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我们同时参加了创作城市文明建设广告语活动,我和她分别创作了十五条和十条广告宣传语,结果都被市文联选中,并由市文明创建平台网上同期推出。我们父女俩真的是多年父女成文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