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 19:20:02 作者:□ 朱桂明 来源:今日高邮
有一种野生小鱼,长得黑不溜秋、张牙舞爪。乡贤汪曾祺说它“样子不好看,而且有点凶恶”。这种野生小鱼大号颇多,杭州人叫土步鱼,苏州人叫塘鳢鱼,金陵人叫虎头蛇。里下河人则是拿来主义,只将“虎头蛇”换了一个字,或叫“虎头鲨”,或叫“虎头叉”。“鲨”与“叉”韵母相同,叫得快,根本分辨不清楚。这里统一叫“虎头鲨”。
过去,虎头鲨在我们高邮不受待见,是下等鱼,上不了酒席桌,也不值钱。这是只看其表而不取其实,大错特错矣!不知从何时起,虎头鲨终得显山露水。桌上有它,酒席档次才高。它现在很贵,很时髦,百十多块钱才能买到一斤,还很难买到。这大概与松江鲈鱼有关。松江鲈鱼,位列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至上海,周恩来总理亲批的菜单里,就有此鱼。野生松江鲈鱼现在濒临灭绝,国家立法禁捕。市场上卖的,皆为人工饲养。即使是人工饲养的,一条两把重的松江鲈鱼,也要卖到500块。见之者,无不伸伸舌头,叫一声“乖乖隆的咚”。吃不起松江鲈鱼,就吃虎头鲨。虎头鲨与松江鲈鱼外形极其相似——笔者从图片上看,似乎仅是颜色深浅不同而已。估计煮熟了上桌,就更难区分了。它们是近亲,有血缘关系。苏州人嗜食塘鳢鱼,说如果松江鲈鱼打100分,塘鳢鱼则可打85分。当年,汪曾祺到苏州,很想品尝塘鳢鱼,未能如愿。后来他知道塘鳢鱼就是虎头鲨,不禁“嗐”地一声长叹。原来,虎头鲨竟能与鼎鼎大名的松江鲈鱼相媲美!
酒席桌上的虎头鲨,一般红煮。红煮虎头鲨,味极鲜而不腥;其肉无毛刺,嫰而肥,嗜饮者好之。老人和小孩,吃之更宜,一般不会被卡。若在冬天,红煮虎头鲨里再加点雪菜,百吃不厌。
虎头鲨菜之极品,要数姑苏城里的“雪菜豆瓣汤”。当年,宋庆龄副主席宴请外宾,用此极品轰动一时。此汤鲜美异常,“豆瓣”更是嫰得令食者不敢相信。原来这“豆瓣”,不是什么真正的豆瓣,而是虎头鲨(也即塘鳢鱼)双颊上的两小片形如豆瓣的腮帮肉。鱼之腮帮肉,俗称“活肉”。“活肉”岂能不鲜,岂能不嫰!一碗“雪菜豆瓣汤”,该用多少“豆瓣”!多少“豆瓣”,又该取之于多少条虎头鲨!这“雪菜豆瓣汤”,太金贵了!不仅金贵,而且会做的人不多。不说别的,单说取“豆瓣”要做到形状和大小基本一致,这刀上功夫,又如何了得!
虎头鲨又叫虎头呆子。小时候垂钓,就怕碰到它。碰到它,就很难再钓到其他鱼。这家伙真呆,鱼钩还未沉到底,它就一口咬上,误了卿卿性命。鱼之觅食,一般都呼朋引伴,成群而来。再下钩,另一条虎头呆子又一口咬上,伤透脑筋!放到现在,求之不得,多多益善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