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20:47:06 作者:□ 朱禄山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老家在高邮东南角,距离南澄子河约一公里。这里过去一直沟河纵横,水田满畈,是典型的里下河水网地区。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养鸭便成了我们这里的主要副业项目之一了。许多人家都养了鸭子,多的三五十只,少的十几只。养鸭不是为了杀了吃,而是生蛋卖钱补贴家里零用。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为了增加集体收入,也养起鸭子,养鸭规模比家庭大得多,一趟鸭有一二百只。
一到暑假,生产队里农活紧张,劳力短缺,就安排我放鸭。那时我仅十二三岁。每天早上天刚放亮,我就赶到队里打谷场,先与保管员称上半“台笆”(一种用柳条编扎而成的容器)稻子当鸭饲料。然后我将鸭栏门打开,鸭子们就伸直脖子,扇动翅膀,“嘎嘎”叫个不停,直朝河面扑去。这时先让鸭子在河里自由活动一下,我就与保管员一起进入鸭栏里捡鸭蛋。暑期正是鸭子生蛋高峰期,能有八分栏口(即八成以上鸭子生蛋),因此我们每天总会捡到一笆斗鸭蛋,过数后由保管员送入队里仓库。
我这才正式开始了一天的放鸭工作。我解开缆绳,跳上小木船,手握竹篙,阴雨天还要穿戴上斗笠蓑衣,俨然成了个鸭司令。鸭子全部下水后,有的鸭子在水面上迅速游动转圈,有的将头钻入水中又立即抬起头来左右甩水,有的则围着小木船叫唤着向我讨食吃。于是我将称来的鸭饲料撒到河岸边浅水处,让鸭子们吃。待它们吃完,我就撑着小木船将它们往南澄子河里 “吆”( 方言,驱赶的意思),让它们在大河里觅螺蚌鱼虾为食。我中午不回家吃饭,在小船上安放一个泥草垒成的锅腔,带一口铁锅,自己烧一些十分简陋的饭菜对付一顿。鸭子在河里觅食,我要撑着小船跟着,不让鸭子走散。鸭子在河边休息,我就将小船撑到河边树荫下躺在船上休息。放鸭的工作并不辛苦,但成天与一趟鸭子为伍感觉很枯燥,于是就想办法打发时光:下河扎猛子或踩水,到河里摸河蚌螺蛳,摘河边芦叶折小船。直到傍晚才将鸭子往回吆,路上经常碰到其他队里的鸭群,鸭子自然就搅在一起了。我们并不着急,让小木船慢慢地随着鸭群往回撑。到了分头的地方,我们各自大声发出“咦啧啧、咦啧啧”的呼唤声,鸭子们就会自动分群,游向各自主人的小船旁。到了队里场头,就让鸭子在岸边觅食休息,到天黑时才将它们唤上岸,关进鸭栏里。我还要拎水把鸭栏里的几只扁陶盆倒满,再放上鸭饲料,锁好鸭栏门,我一天放鸭的任务才算结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