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缺粮年代二三事

2020-10-19 18:33:37    作者:□ 姜善海    来源:今日高邮

钵水滋滋、香喷喷的白米饭
三年困难时期,我正读初中。“宁饿竹子不饿笋”,那时,政府将中学生的油粮关系统一转在了粮站,按定销标准每月供应大米29斤,早餐晚餐各二两五粥,中餐四五两米,用一只小陶钵蒸出一钵子水滋滋、香喷喷的白米饭。

因为离家较近,我常常中午开饭后一喝完菜汤,便避着老师,偷偷溜出校门,把一小钵米饭带回家来,和在一锅菜汤或是面糊里,与家人分享。有一天班主任找我谈话,批评我不睡午觉、不请假私自回家,组织纪律性不强。所幸他没有发现并批评我带饭回家的行为。

我常以此行为告诫孩子们,要珍惜粮食、关爱家人。

妈妈追我到庄外
那时我们周六下午放学回家,周一大早返校。有一个冬日的周一,妈妈要我吃点早饭再去上学。吃什么早饭?菠菜胡萝卜汤,大多时候是胡萝卜黄黄子(一种绿肥,开黄色小花,即今之秧草)汤。我说我去学校吃早饭吧。妈妈说,天太冷,吃碗热的,身子暖和些。我说不了,趁她在锅上忙着不注意,加快脚步跨出门外。妈妈叫我不住,从锅上追出来,一直追到庄外,拉我回来,看着我吃了一碗菠菜胡萝卜汤,这才让我去上学。

我女儿、儿子参加工作,领到了第一个月工资,都按我所说,拿出50块钱孝敬奶奶。

瓜菜代
那时,上面有精神,“农忙吃干,闲时吃稀”。劳动力全年口粮标准480斤上下的稻麦原粮,68%左右的出米、出面率,每人每日不足一斤米面主粮,只好“瓜菜代”了——以瓜菜代主粮。记得那年初冬,公社搞了个“瓜菜代”现场会,把大小队干部通知上来,看代粮可吃的东西:榆叶,山芋叶梗,菱盘叶梗,“灰条条”根,水磨三棱草根,榆树皮蒸成的还开了花的灰不溜秋的馒,用很细的谷糠拌和煮熟、捣烂的胡萝卜做成的饼……

记忆中,最佳的瓜菜代是胡萝卜,生熟咸宜,吃多了不会难过不会生病。记得常在下午第三节自修课下后,约了好友,悄悄溜出学校,到附近生产队挖过了胡萝卜的田里,寻被雨水淋出来的细小胡萝卜,去了头尾,抹抹、洗洗、嚼嚼,咽下去充饥。

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浮夸风吹得稻麦产量很高,大食堂才办起来时,干部竟然以为可以取消定量,于是一日三餐放开肚皮吃饭,没出两三个月,“瓜菜代”了。

上高中时,定销标准降至每日七两五,每顿二两五米粥。学校把河边的大操场分成小块,给三五人一组的寄宿生种菜,我们在课余翻地、栽种、浇水、施肥;我们腌制咸菜,或把鲜菜交给食堂。周日,我们去拾柴,去割枯草,去勤工俭学补贴生活度饥荒。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