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一副银镯

2020-11-08 17:20:40    作者:□ 丁长林    来源:今日高邮

这是一个发生在“文革”时期的故事。

洪小兵是个苦命的孩子。他爸为了养活全家,整天起早带晚在砖瓦厂打工,长年累月,得了一身病就去世了,那年他才十三岁。

洪小兵爸爸走了,丢下了他们母子俩,过着极其困难的日子。缺盐少油,乡亲们帮着,缺米少面,生产队救济些,但做饭烧草成了大问题。母子俩经常外出割些河边草,拾点路边柴。小兵妈还打起了家门口以前地主老财栽的那棵老柳树的主意,指派儿子砍了树,又要他挖树根。她说,树根晒干,也能烧上好几天。

就在小兵母子将树根从土坑抬出时,突然发现泥土塘里有一个瓦罐。小兵忙将它挖起,抹去泥土拿回家中,揭开罐盖,发现里面有一副银镯,还有许多银元,数一下,竟有一百多枚。

小兵妈自从挖了宝贝后,整天笑容满面。她在田头劳动,或在路上遇到熟人,总爱伸出两个胳膊,让人看看她手腕上戴的那一副银镯,说:“谁家姑娘嫁给我家做儿媳,我就把这副银镯送给她。”

小兵以前一直抽那最低档的“人人”香烟,现在竟抽起了“大前门”,遇到熟人,还主动敬给人家一支。每到傍晚,洪家的厨房常飘出阵阵鱼香、肉香。

和洪家相邻多年的几户村民,特别感到奇怪,一个缺柴少米的特困户,怎么一下子就富了起来?有几个阶级觉悟高的青年,将情况报告了乡革委会。乡革委会随即派了阶级斗争专案组的几名同志,到洪家实地调查。

起初,洪家母子还不肯老实交待,说家里生活改善了,是在外地的几房亲戚寄钱帮助了他们。专案组的同志问,是哪几位亲戚?在外地什么地方?寄了多少钱?假的总归是假的,经不起三问,最终说出了挖树根挖到那瓦罐的事,并老实交代这些天吃的用的,就是卖掉五枚银圆的钱。

专案组的同志随即抹下小兵妈手腕上的那副银镯,并收走所有银圆。

乡革委会的领导听了汇报后认为,那个大地主,外号叫钱串子,有田地上百亩,房屋四五十间,要埋藏财物,绝对不会只有这么一点点。专案组成员按照领导指示,随即问清了洪家在外地的亲戚关系和住址,拿着收缴的银镯和银元在银行兑换的现金,作为出差经费,去外地进行核实调查。

三个外调专案组出发了,一组去广州,一组去哈尔滨,一组去西安。结果,花光了洪家母子挖到的物件所变卖的钱,没有得到半点收获。一副银镯的闹剧,就此收场。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