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18:44:06 作者:□ 卞荣中 来源:今日高邮
我脚踏这片土地一直长到十五岁,就像村庄里那些散乱的树,没有选择,也意识不到可以选择,就这么自由地生长着:植根于泥土,沐浴着泥土清纯的味道,没有一丝钢筋水泥味的杂陈,快乐无忧。
因为高中一年级时参加了高考,这让父亲相信我的学习还有一些奔头。高二那年,便把我转到了各方面条件都更好一些的公社中学去读书。父亲是公社医院的院长,有分配给他的公房可以居住,我便和父亲住在一起。砖墙瓦房,水磨石的地面,很平坦也很干净。教室的房子虽然老了些,但也是砖墙瓦房,整砖铺成的地面,虽不太平整,但也不像泥土地面那样坎坷,让我感觉舒爽。
其实,我的内心是早就向往体验到砖瓦水泥的味道的。往年的寒暑假,我也常常到小镇上来,和父亲小住几日。父亲没有时间照顾我的生活,只告诉我饭票菜票放在哪里。到了吃饭时间,我便拿着饭菜票去医院食堂打饭,这个过程让我感觉自己像个贵族。我更多的是羡慕小镇上那些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伙伴。他们的衣着比我整洁、光鲜,他们的笑声比我爽朗、宏亮,他们的步伐比我洒脱、自由,他们的目光比我自信、有神,特别是他们的那份安闲让我心生妒嫉。我曾不止一次在炎热的夏天随母亲到公社粮站卖麦子,傍晚的他们,却已经躺在自家门前的竹床或藤椅上,放肆地唱着“洪湖水浪打浪”“红星闪闪”什么的了。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过这样的生活。
隐约之中,我感觉只有读书上学才能让我的生活有所改变。父亲让我转学,正契合了一个少年的心中梦想,所以,我对读书颇为用心。但是不久,我便对现实生产出一丝茫然。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我并不觉得是自己的过度敏感,而是事实如此,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不太接受我,老师和同学。老师视我如无,不叫我上课发言,不点评我的作业,不表扬我的优点,不指出我的问题。同学们不理我,仿佛我是一个入侵者,个别同学甚至欺负我,在我面前背诵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我突然有点讨厌水泥钢筋砖头瓦片的味道。我想起了在家时,端起一碗饭走遍全庄的那份逍遥和自在,想起麦浪翻滚、稻穗飘香时的那份欣喜和愉悦,想起小猪在圈里哼哼着吃食时的那份开心和期待,更想起了全庄的人每天彼此相送的笑容和问候……巨大的反差像针一样刺痛了我那颗尚未成熟的心。但我不想放弃,我怎么会放弃呢?土地的味道对我固然有着强烈的吸引,却又在这个年纪让我对它产生了巨大的排斥。眼见着土地让我的母亲比镇上小伙伴们的母亲吃着更多的苦,而我也和他们过着不一样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我不能不树起理想的旗帜,并为此而努力下去。
没有吃过苦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我长大后悟出的一个道理。高中毕业,高考失利。暑假后,我入学复读。每天,我穿行于青砖灰瓦夹拥着的小巷中,体味着镇上人的悠闲步履,内心里却被上大学的梦想冲击着。入初秋,突闻征兵的信息传出,脑子里又蒙生出新的想法。那年的三、四月份,我参加了招收飞行员的体检,我对自己身体素质很有信心。何不去部队考大学呢?我提醒自己说。于是,我在没有和家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从身为大队民兵营长的门房伯伯那里获得了一张《入伍青年登记表》。体检结束那天回到家里,奶奶、父母及哥哥们正在吃午饭,我告知了他们我体检合格的消息,全家人一下子都愣住了!
费尽周折,又将年龄改大了两岁,我终于还是去了部队。在父母家人十分担心我这个“老巴子”的最初半年多时间,我在苏北最贫瘠的盐碱地上,感受着另一种更加心酸的味道。这种味道,让我对土地产生了极端的失望,甚至悲痛。我没有一丝依恋,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付出了流血的代价。八个月后,我离开它们,去另一个城市上军校。
坐落在城市近郊的校园里,其苏式建筑古朴而华丽,石基,青砖,灰瓦,一排排,一幢幢,被一条条纵横交错、斑驳而又厚实的水泥道路联络着,把校园撑得很大。所有裸露的土地,仅仅是高大的梧桐和其它花草树木的呼吸通道。唯一能让我重温故乡气息的,是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得多的训练场。三年时间,我在这上面流下了太多的汗水,欣慰的是,我收获了成长。
此后四十多年时间,我以一个城市人的身份,在各种样式的城市里穿行。看见过太多的高楼大厦,脚踩过无数的水泥马路,经历过许多的城市风雨,邂逅过众多的城市过客,也付出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直到今天,把自己煎熬成了一位爷爷。经历着一件件的无常世事,体味着一串串的酸甜苦辣,吸入肺腑的更多还是物质的繁华和精神的富足。这一切,渐进地催化了我的成长,使我的生活随着岁月的递增,发出更加亮丽的光,让我在有限的执业生涯中收获了许多无悔之喜悦,或许,甚至超越了一些城市“土著”。
突然有一天,我无比想念起故乡的那几间草房来。我迫切地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能和家人一起,洗却满身城市的味道,守着一片纯粹的土地,过上一种刀耕火种的生活。很遗憾故乡的那几间草房多年前已遭拆除,门前的土场和三亩多的自留地已经被复垦成一片农田,但归园田居的愿望却毫无理由地那么强烈,以至于我到处张罗着合适的地方:不一定是故乡,只要能闻到土地的味道就行。
未果。我现在依然住在这个虽然不大却拥有十分浓厚的城市味道的地方。我心不甘,像当年急切地想走进城市一样,几乎每天都盼望着寓居乡村的机会出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像是一种病态。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