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20:13:48 作者:□ 朱禄山 来源:今日高邮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价值二分钱一盒的小小火柴竟成了紧张物资,要凭计划供应,一户人家一个季度有时甚至是半年只供应一打(计量单位,一打火柴由10小盒包装而成)火柴。一般人家计划供应的火柴勉强够用,但家里有人抽烟的,这点火柴就不够用了。那时为了一盒火柴,人们甚至于要到“双代点”(供销社设立在各大队的代购代销的小商店)或供销社去找关系、开后门购买。说来你不会相信,那时火柴竟然成了人们交往的礼品,家里有亲戚从大城市到乡下来走动或探亲,带给的礼物其中就有火柴。
那时我家火柴没出现短缺紧张情况,这是因为我父亲在上海工作,每次回家探亲总要带回许多火柴。平时人们总喜欢把火柴放在灶门口旁边的灶洞里,灶洞因每天一日三餐灶膛烧火烤得十分干燥,火柴放在那里不易返潮,方便擦火。我家的灶洞里就正常放一两包火柴。有一天早上,我妹妹到灶门口烧早饭,发现头一天刚放在灶洞里的一包火柴不见了,问家里其他人,都说没动过,只好再放上一包。哪知早上放的火柴,到烧中饭时,又不见了。还是我妈想起来,说早上出工前,队里一个男社员到我家来,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香烟后,说没带火,就到我家锅灶上取火柴点了一次烟,有可能被他顺便带走了。我妹妹十分气愤,认为这男社员素质太差,太“爱小”了(即贪小便宜),我家灶洞里火柴已经丢了好多次了,估计这位社员已不是一次带走火柴了,下次来一定要好好数落一下他!我妈立即呵斥我妹妹道:“不能这样说人家,他家里如果有火柴,绝不会爱这个小,谁家没有难处?几包火柴能值几个钱?灶洞里火柴没了再放不就行了吗!不许声张!”那次以后,灶洞里火柴虽又被一些男社员抽烟点火顺便带走多次,但我们全家人都在妈妈的影响下,没有声张过一次。
如今,火柴被各种类型的打火机替代,市面上已很难觅其踪迹,人们对于火柴逐渐陌生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