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多子之家

2020-11-30 19:44:22    作者:□ 王俊坤    来源:今日高邮

在北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家庭有10个左右孩子的,有3家。谢家、李家和张家。

谢家的老爸是供销社的采购员,妈妈是一位家庭妇女,能够养活一大家子人,不简单。谢老爷子整日奔波,甚是辛苦。喜欢喝一点小酒,有时不乏幽默。有时也喜欢小骂几句。估计谢老爷子是有点文化的,对子女教育颇严。有权威,一般的“扒柴鬼子”是不准到他家玩的。

谢家一共11个孩子,只有老九是个男孩。估计还是重男轻女的理念,不养个儿子不罢休。理论上老九有8个姐姐和2个妹妹。大姐结婚早,早就独立生活,只在节假日带孩子来看望父母。一大家子团聚,其乐融融。下面几个姑娘都下放到农村,虽然长得美貌如花,婚姻却不很顺利。

三姑娘是一个大美女,在众姊妹中很出色。由于下放在农村,和一个泰州知青谈起恋爱来。泰州知青很瘦小,又留着小胡子,谢老爷子看得不顺眼,不准进门。有好几次,准女婿备好了礼品,前来拜访,得知谢老爷子在家,慌忙乘坐人力三轮车离去。倒是老母暗中做工作,隔了好几年才准进门。

老九在家当然是受宠的。父母惯着,姐妹捧着。老九为人仗义,且有技能。其一是笛子吹得好,抑扬起伏,颇有韵味。一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水平不俗。我也跟着学过一阵子,无果而终。其二是金鱼养得好。大院子里摆放着几个大龙缸,品种不少,有龙眼、高头、水泡眼等等,有活力,更好看。

李家的情况和谢家有点相似。李老爷子是苏北人,妈妈是兴化佬,他们都是勤劳善良的人,靠自己的手艺和辛苦劳作养活一家子。李老爷子很随和,有时还和我们小辈聊几句。李老爷子会弹棉花,会种植西瓜,曾多次下农村承包种瓜,基本上都是丰收而回。我小时候没少在他家吃西瓜。李家和邻里的关系很融洽。

李家曾开过弹棉花店,有一台轧棉机,是脚踩的。将旧棉絮轧碎后,用弓弹开,蓬松如花,最后再用脚踩圆盘碾压成型。整个过程漫长枯燥,细致且专业。李家父母凭自己的劳动养育一家人。

李家直到第八个孩子才是男孩。最小的十子也是男孩。李家也是传统理念太重,有男孩才算有传人。李家父母在前面几个女孩子上是动了脑筋的。其中有位姑娘名叫“小隔子”,意思是隔阻一下女娃。还把两个姑娘的次序颠倒一下,小六子叫小七子,小七子叫小六子。或许是上帝怜悯,到了第八个,果然是个男孩,举家欢庆。

我和李小八子是发小,整天在一起玩耍,打乒乓球,滚铁环,抽陀螺。我们曾在李家后院内支起竹匾,撒上稻米,诱捕麻雀,成功捕捉到两只。李家大姐很有气质,端庄典雅,岁数比我们大得多,婆家就住附近。看见兄弟李小八子,眉开眼笑,总是摸摸他的头,问他吃得怎么样。

张家是9个孩子。张家父母都是干饮食服务行业的。他家并非重男轻女,第一个就是儿子,早就成家立业,以后又生了5女3男。他家住房小,就两间平房,这么多人生活确实不易。他家有位老奶奶操持家务,孩子能吃饱,不能保证吃好。他家父母基本上是早出晚归,孩子全是自由生长,倒也健健康康的。

“文革”的时候,政治氛围浓,他家常有些动静。几个儿女都是20来岁了,有自己的政治观点,而且各自派别不同。有高中学生,有工厂工人,有社会青年,吃饭桌上经常辩论甚至争吵,互不相让。每当这时,总是老奶奶笑着说,红卫兵们,管你是什么派,都叫我奶奶。以后进门是一家人,出门是公家的人。不听话,不准回来吃饭。也罢,各自无语。

多子之家是时代的缩影,是传统文化理念的产物。像这样巨大的家庭估计以后很难再有了,因为现今培育子女的成本太高了。那时却要简单得多,那些孩子几乎是在纯自然的环境中生长的。

如今,北门这几家老人们差不多都故去了,后人们生活得还好,散落在各地。他们有的生意做得很大,算是发达了。许多人早已子孙满堂。他们的根仍在北门,心中有一块地方永远记着他们的多子之家。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