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漫漫上学路

2020-12-08 16:00:32    作者:□ 颜兴林    来源:今日高邮

小学时,学校在村子西头,我家住在村子东头,以孩童边走边玩的心性,一趟需要20分钟。我每天早晨上学去,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上学去,晚上放学回家,一天走4趟,走了6年。这条路有多少个弯,有几座桥,哪里土路哪里砖路,哪里可以走小路,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那时孩童总是三五成群,各成一派,我的好伙伴叫德龙。他生得高大壮实,脑袋又活,十分会玩,跟他一起,不怕被欺负,还不怕无聊。春天,女孩们采野花、编柳帽,我们摘苍耳,偷偷往她们身上丢。她们跑着叫,我们追着笑。告诉老师是女孩们的法宝,为此我们被骂过不少。夏天,我们光着脚,热得直跳,为了少被太阳晒,撒开脚步赛跑。汗如雨下,尘污满身,实在吃不消,跳下河,洗把澡。秋天,我们钻进草堆里打闹,若运气好,还会寻到野鸭蛋,便把那地方收拾平整,每天来拾,攒够了数,让母亲腌成咸鸭蛋,吃起来特别香。稻草还可当作箭,向投掷标枪一样往对方头上飞。小孩的力气,自然不会伤人,但稻草满天飞,主家看见,必是一顿骂。冬天,清晨的路硬邦邦的,踩在上面非常舒服,可太阳一出,中午回家就像行走在沼泽了。看到河面结冰,我们总忍不住上去踩,听到咔嚓一声,又赶紧开溜。有一小孩从河边捞起一块冰,冷得左手倒右手,号称这样马上手就暖和了,我们信以为真,结果个个手冻得跟馒头似的。

六年级时,放学很晚,天黑时,同一个生产队的孩童便结伴而行。那时路边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坟墓,德龙蔫坏,总是讲鬼故事,吓得女孩们直叫唤。杨家先祖坟最大,周围是一片竹林,每次经过,德龙便掏出玩具枪,啪的一声。林间的鸟儿被这一吓,齐刷刷地飞走,随即各种怪异的声音从四面传来。德龙也怕了,带着大伙一起狂奔,前面就是灯光,就是家了。

初中学校在临泽镇上,距家大约7公里,步行自然是不可能的了,得骑自行车。好在崭新平坦的344国道已修好,大约骑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学校。由于要上晚自习,不能每天回家,得住宿在学校,周末才回家。那时我的心中,脱离父母控制的喜悦远大于离开父母庇护的恐慌,但一到周六,还是归心似箭,把车骑得飞快。与我同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都直起身来,玩命似的蹬车,使劲往前冲,像竞速一般。路上铃铛声此起彼伏,笑语声久久回荡,引得路人侧目。也有人为了早点回家而走小路,自行车被颠得哐当响,一不小心还会摔进田沟里,但小路上的车依旧如长蛇一般。

高中学校依旧在临泽镇上,只是稍远一些,我依旧骑自行车去上学,但因学业紧张,只能一个月回去一趟,自行车停在宿舍后面的车棚里,几乎生了锈。那时天天早起晚睡,又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即使回家也提不起劲来。后来索性把自行车丢在家里,坐小三轮上学。每次一坐上小三轮,很快就睡着了,被司机叫醒时,像美梦破碎一般难受。

大学时,学校离家更远了,回家的次数更少了,路上遇到的人也更多了。我坐在长途汽车上,听着陌生的口音,望着陌生的风景,思绪飘向未卜的前方。

16年间,我的上学路越来越远,离家也越来越远,但只要离梦想越来越近,再远也是值得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