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20:30:01 作者:□ 汪泰 来源:今日高邮
鞋匠二十几了,先天罗锅背,正面看,个头不高,白净方脸,与常人差不多。从侧面和后面看,后背明显隆起,罗锅。罗锅,在农村能做些什么呢?就是在城里,也难分配到看得上眼的工作。于是,他学了手艺,做了鞋匠。这门手艺不需什么本钱,成套的工具和人家信得过的活儿就是他的饭碗。各种楦头,大小切刀;锥子,直的针,弯的针,一个能放在膝盖上用来修切鞋底等物料的厚实的木砧板,一个打鞋掌用的铁撑架子;线,粗的线细的线,打过蜡的线,一个能收起挂在担子上的马扎;还有几个铁丝圈,挂着各种废车胎切成的用来打鞋掌的料子,修补雨胶鞋和球鞋用的橡胶皮;一副能挑起所有物件的担子,担子的抽屉里还有胶水,几支要在鞋底上号字用的铅笔头。鞋匠识字,他的父母有先见之明,想到儿子将来要学个能吃饭的手艺,让他读书,上到了小学毕业,写信、看报没问题。
家离小镇不远,他早出晚归,每天早上,在家吃过早饭,挎个大布包,里面装着当天要绱的鞋料。每天晚上收工,担子就存在供销社大门里日用品柜台内,营业员大嫂心好,让他存放。中午饭,有时家里人送给他,有时就在供销社食堂将就——他不是拿固定工资的,不敢和供销社工作人员一样吃,一碗饭、一钵子菜汤而已。吃了饭,坐在马扎上小歇片刻,这是他最轻松的时候。寡坐难捱,他咬咬牙,买了一台小半导体收音机,饭后正是说评书的节目,刘兰芳的《杨家将》,常使他的周围圈着好些人。
他手艺好,绱鞋踏实,质量信誉都好,生意就好,他的鞋总绱不完。有一阵,小镇上上班的人喜欢北京鞋,那是明绱,鞋帮和鞋底的连线在明处,雪白的滚边,密密的针脚,上好了鞋帮,用蜡块把线脚摩一遍,塞上楦头,木楦把鞋面撑起来,丰满,结实,好看,再用木槌把鞋面敲一遍,就成了。姑娘小伙特喜欢。下田干农活的农民不要明绱,白边儿易脏,暗绱,结实。暗绱比明绱费事,暗绱的针脚在鞋里面,看不见,他暗绱的针脚还是那么细密扎实。
鞋匠与时俱进,紧盯市场。他做与鞋有关的一切生意。给半旧的布鞋打掌子。给球鞋打补丁。修补雨天用的胶鞋。夏天,还修塑料凉鞋——用接线板接上供销社的电,电烙铁通上电,待烙铁头烫了,他把断了的鞋带焊接上,破了的补上,电烙头所到之处,塑料冒出刺鼻的烟;修好了,用锉磨去毛边,行了。他还修塑料雨衣,把烙铁换个烙头,给雨衣打补丁。修凉鞋,修雨衣,立等可取。这些活计,收入可比绱鞋来得快一点。白天耽搁的鞋,晚上补绱。
鞋匠口碑好,远近的女人们都喜欢把生意给他做。难得上小镇一趟,拎个小包袱,里面装着纳好的鞋底,缝好的鞋帮子,小孩的,公婆的,自己的,交给鞋匠,谈价交钱,央求快点拿货。鞋匠用笔在鞋底号上名姓、取货时间。鞋匠答应的事儿,一定会兑现。那个大年三十下午,他迟迟不收摊,说好了来取鞋的人还未到。年三十这天,做生意的要么不出来,要么早早收了摊子,忙年了。他还坐在供销社门口,等得来取鞋的都不过意了,“师傅啊,不好意思,耽误你过年了。”鞋匠说:“没事,过年了,拿不到新鞋穿,被人笑呢。”
鞋匠快三十了,还是单身。罗锅,哪个姑娘肯嫁给他呢?还就有个女孩愿意!做媒的瞄上了一女孩。女孩子家离小镇不远,父亲走得早,母亲是个哑巴,女孩二十多了,不说漂亮,模样也不差,谁要娶她,得把她娘带走。谁也不愿意。鞋匠愿意!做媒的与姑娘说了,鞋匠愿意来,到你家来。姑娘听说鞋匠愿意上门,心动了一下,想到罗锅,心里又有点痛。她特地到供销社买东西去,悄悄地,从远到近,又狠狠地把鞋匠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看了个遍,忽然觉得鞋匠的面很善。鞋匠做了人家上门女婿,还是天天坐在供销社门口,做他该做的一切,只是,有时送饭的成了他老婆。
成了家,鞋匠多了件事,老婆劝他自己加工布鞋,哑巴丈母娘有时间糊布骨子纳鞋底,让他做成成品好卖。于是,鞋匠旁边的架子上,放着好些新布鞋,有北京式的,有本地老式的,还有小孩子的绣了五颜六色的虎头鞋呢。虎头鞋是他哑巴丈母娘做的。
日子一天天过。鞋匠做了父亲。儿子一天天长大。鞋匠知道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希望儿子将来有比做鞋匠好的饭碗。儿子很争气,学习不用烦。从小学上到初中,考到县里上高中,到省城上了大学,学的是父母不懂的专业。
鞋匠的摊子还在摆,只是,穿布鞋的少了,穿皮鞋皮靴的越来越多,凉鞋也成了牛皮的了。修皮鞋能有多少生意呢?鞋匠扩大了业务范围,修拉链,修锁配钥匙。生意还是有点淡,鞋匠晓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鞋匠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在大城市谋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鞋匠的心里很踏实。儿子要鞋匠歇歇,不要再摆摊子了。鞋匠不习惯闲坐在家里,仍旧守着摊子,但摊子不在供销社门口了。小镇子移到了公路边,供销社变成了超市,跟着镇子走了。房子折迁,他家住到镇上新建的居民楼上,摊子就放在家门口的大楼下;家里的田,包给了种粮大户,鞋匠夫妻坐在家里收租钱,成了小“地主”。他每天守着他的鞋摊,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着。有时,他捧着泡了碧绿茶水的茶杯,坐在软包的小椅子上(马扎早就不用了),看着人来人往。生意,无所谓啦!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