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与百岁老人聊东大街

2020-12-24 21:04:16    作者:□ 姚维儒    来源:今日高邮

东大街是高邮的一条老街,清末叫孝义东铺,民国期间为民权路,1950年改为人民路,今年改称东大街。随着时代变迁,这里变得冷落了,年轻人几乎都搬走了,留下许多老人,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昨天我偶然动了去釆访东大街百岁老人王宏才的心思,相信他的身上一定有很多故事,果不其然。

一进门,见他端坐在桌前,泰然自若,完全看不出是一位已逾百岁的老者,面部少有皱褶,皮肤白里还透着一点点红,气色不丑。虽然去年遭遇了脑梗,与他同期住院的、比他年轻的“走了”,他竟挺了过来,只是记忆力大不如前。这时候邮递员送报纸来了,他不用老花眼镜,拿起报纸上下浏览了一下,看报纸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个内容。92岁的老伴金素珍仪表端庄,清清爽爽,行走自如,没有半点老态。真是让人心生羡慕的一对老者。

王宏才早年在王万丰酱园做专职厨师,那个时候就能做脆皮烤鸭。在家也经营过不设客座的小饭店,如同汪曾祺笔下的赵厨房:“专门包办酒席,不设客座。客家先期预订,说明规格,或鸭翅席,或海参席,要几桌。只须点明‘头菜’,其余冷盘热菜都有定规,不须吩咐。除了热炒,都是先在家做成半成品,用圆盒挑来,开席前再加汤回锅煮沸。”当然,做得最多的还是街坊邻居喜欢的大众菜肴。

后来王宏才去了位于北城门口的高邮饭店掌勺,对面的人民剧场几乎天天有剧团演出,剧团的夜宵都由高邮饭店负责,因此,让他有机会看了不少戏,认识了许多演员,也热爱上戏剧,特别是京剧。他说,高邮京剧团(后并入扬州京剧二团)当时的头牌是小小毛豹,一次能旋转二百个圈。王宏才老了还有着浓厚的京剧情结,与小他3岁的阎世俊同是京剧票友,两位老者经常活跃在京剧票友的活动中。

王宏才由于烹饪手艺好,后被调入县第一招待所。1958年9月22日中午,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等一行,由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光和中共扬州地委书记周泽等陪同,来到高邮视察。午饭就在县委会议室外面的天井葡萄架下摆了两席。王宏才与食堂主厨吴二爷一起掌勺。其菜谱全系高邮土特食品。上桌菜肴有高邮双黄蛋、松花皮蛋、拍炝红小萝卜、界首茶干,银鱼涨蛋、慈姑红烧肉、软兜长鱼、烧鱼肚、蟹黄虾米炖豆腐、夹心鱼圆、水芹炒百页、野鸭汤等;配以高邮香醋、王万丰特制元抽(酱油)等佐料,还配上符合湖南人口味的辣椒。

王宏才的徒弟不少,在蝶园路开俞师傅饭店的俞同干就是他的嫡徒,该饭店的招牌菜软兜长鱼就是他的真传。

王宏才说,过去的东大街很热闹,各种店铺都有,光茶炉子就有4爿。当问及他对东大街什么印象最深,他说是泰山庙的戏台和迎会,以及炼阳楼的大舞台(人民剧场前身,1956年拆迁至北城门内),这也间接反映他对戏剧的痴迷。

问及对汪曾祺有什么印象,王宏才说,汪曾祺比他大一岁,人称“黑少”。汪家在东大街开了个保全堂,北市口还有个万全堂,他家的药很真,所以信誉好。记得保全堂自己研制的头痛膏往太阳穴一贴,疼痛很快就消失,灵呢!汪曾祺的父亲汪淡如会眼科,看病不收费不收礼,只收配药的钱。窑巷口头上的汪稔元是汪家的本家,没有出五服。汪稔元在汪淡如家管一些具体事务。王宏才说,他家东边的瓦匠刘长炳与汪家关系不错,汪家修建房屋都请他。

随后我随王宏才的儿子参观他家后面的老宅,看上去很有年头了,堂屋板壁上挂着三层圆盒,是王宏才早年做厨师专门挑送到客户家用的,屋顶上放置的蒸笼也是老物什。王宏才的儿子说,这些东西父亲舍不得丢弃,这里面有他的许多记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