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20:45:54 作者:□ 王鸿 来源:今日高邮
看到小区环境显著变化,尤其是住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深有感触,不由想起了文明创建前的那些日子。
我居住的小区,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称之为小区,就是一幢单独的住宅楼,于2003年在城建部门某事业单位所属地皮上开发建设的。此楼位于文游中路西侧,东西走向,西边紧挨某住宅楼群,南边、北边都是单位大院,无遮挡,阳光比例佳,东边出口就是文游中路,大剧院、商场、酒店、银行、移动公司等皆在周边,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住地。
正因为单独楼幢,无物业管理,城管又管不到,社区工作当时刚刚起步,也难以延伸到这里,处于被人遗忘的边缘地带,所以无序现象也就此产生。有住户看见前院后院有空地,未经批准就搭起了小屋,且形状、质量参差不齐,有砖头水泥砌的,有用木板钉的,有简易棚的;有的种上了蔬菜,还从化粪池里捞起肥料浇上,那味道可想而知;有的在楼道口堆满了各种杂物,舍不得扔掉,有点类似“城中村”。于是乎,邻里之间为争利益,小摩擦时有发生。我当时有点血气方刚,劝说过不要乱搭,但都被理直气壮地给顶了回来。还有楼上楼下刷满了野广告,白墙变成了黑墙。
又因建筑商铺设院子地面时,标准不高,下水管道太窄、窨井太少,造成下水不畅,且地面又低于文游中路路面,夏季遇有大暴雨时附属房全部进水被淹,所有住户苦不堪言。
随着全国文明城市第一轮创建工作的启动,其创建任务要求逐项落实到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村(社区),也延伸到了我所居住的小区。社区干部及市级机关挂联部门干部走门串户,散发资料,耐心细致地宣传创建的意义、目标、任务和要求,在院子的墙上贴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守则、居民公约等宣传牌,积极营造人人了解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特别是社区书记、主任挨户进行环境整治宣传,动员拆掉小屋、铲除菜地时,遇到了不少阻力,有些住户想不通,认为与创建无关。经过社区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工作,终于拆掉了所有小屋、铲除了菜地。趁热打铁,社区干部又借助全市加大后街后巷整治的力度,为小区争取到了下水管道整治工程项目,对前院后院下水管网重新进行了规划建设,加宽了下水管道,连接了文游中路主下水管道,增加了窨井,新铺了地面水泥。近几年,夏季大暴雨被淹的情景再也没有出现过,小区住户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看到了创建带来的实惠。社区还专门安排保洁人员打扫院子,对院落物品堆放作了明确规定,对楼上楼下野广告进行了刷白。
环境变好了,小区住户的心情自然也舒坦起来了,有在院子里锻炼身体的,有摆起象棋盘捉对厮杀的,有在拣菜的,有坐在一起交谈的,悠闲自得,争利的现象没有了,“城中村”现象也彻底消失了。
第二轮创建工作的举措更加精准,社区志愿者经常来到小区,告知创建任务要求,帮助清理各种杂物,派专门人员打扫楼梯走廊,又在院子里划上了汽车停放线,一切那么安宁祥和。
我每次从扬州回邮,都会感受到全市浓浓的创建气氛,看到邮城的新气象,包括小区的新变化:东边进出口两边的墙上进行了刷白,附属房门口、楼梯口下杂物清理干净了,院子里的小车停放整齐了,所有住户门上方都贴上了有二维码的门牌号。临近“国检”前夕,社区和网格挂联部门派员全天候在院子里值班,所有住户都给予了理解支持、积极配合。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成功,确是对市民讲卫生、讲文明、讲和谐必须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心灵启迪,激发了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使参与文明创建、建设美丽家乡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我想,这是创建最大的收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