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线上村庄

2021-01-11 21:19:36    作者:□ 韦志宝    来源:今日高邮

每次巡视电力线路,只要路过老家后庄,都要停下脚步,观看一番,常常触景生情。勾起童年那般天真烂漫的记忆,上堤拾柴、下河捉鱼、田埂割草、圩堆放牛;回味成年那般忙忙碌碌的身影,趟水开沟、冒雨抢收、星夜脱粒、雪地施肥。现在堤宽了、河直了、田阔了、圩高了,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仍依稀可见过去的轮廓。后庄的布局也不断地改变。晚辈们一个看着一个、一个跟着一个上城生活,少数几家拆除了老屋,起初有的长满了蔬菜,有的堆放瓦砾杂草丛生,后来全部复垦还田。没有拆除的房屋看起来保留着原样——院落和菜地,实际上居住对象已经悄然变化,很少有青壮年,基本上是年过古稀的长辈,因为故土难离,又不习惯城市生活,成了后庄的留守老人。他们有时坐在房前屋后拉家常,不外乎宝子在苏州搞工程利润高呢,转子在扬州开公司快成富婆了,山子在高邮开饭店生意不错……有时三五成群地聚在屋里玩牌,他们不打麻将、不玩雀牌,倒是喜欢掼蛋。掼蛋讲究技巧,是个动脑筋的活儿。看他们出牌时左思右想,对家出错牌又相互抱怨,打完一局还不停地评论,既认真又较真,既好玩又好笑,真服了他们。

为了这些老人,逢年过节晚辈们再忙也要回去,这时候的村庄自然而然地热闹起来,与平时的冷清大相径庭。那次端午节,我借着巡线的机会也到庄上凑了个热闹。同一村庄的人难得相逢,有说不完的话。小时候,大家在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一起种地,几乎形影不离。现在责任田承包给了种田大户,后生们都跑出去赚钱了,短暂相聚之后,又要各奔东西,不免有些伤感。还是宝子有远见,他说,“既然线下的村庄渐渐远去,不妨建立一个线上村庄,让我们回归到从前天天相聚的日子。”“有这等好事?”大家莫名其妙。他解释道:“就是建一个微信群,把大家都拉进来。”我觉得宝子建群的想法很好,建议他做群主,起名“后庄群”,大家纷纷赞同。后庄是我们村庄的名字,百度地图上赫然在目,用自己村庄名字给微信群冠名再恰当不过了。后生们掏出手机,通过“扫一扫”“手机联系人”,很快微信群建好了。

刚建群的时候,群里真热闹。山子将老婆拉进了群,乔老四把三个姐姐都拉了进来。不但进群人员多,群成员聊天也十分频繁,你一言我一语,无非是你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那边生活、工作环境好不好?再者就是你父母亲身体可好?你家孩子上学了、就业了?……渐渐地“后庄群”从喧哗中安静并安顿下来,开始肩负“线上村庄”的使命,步入常态化运作轨道。

元旦将至,“线上村庄”又开始活跃了。谁回后庄过节?好事者在群里一呼,响应者众多。居住在上海的乔家三姐妹决定回家过节,因为家乡迈入高铁时代,上海虹桥站到达高邮站只需两小时十六分,十分方便。她们与群成员长期未曾谋面,很想回乡看望逐渐陌生的老庄邻。群主也要回来,他今年又换了一辆豪车,从高速公路自驾回乡,为感谢大家对“线上村庄”的关心、支持,邀请吃饭,线下继续增进感情。我也决定回老家,与回乡的后生们重拾昔日友情;再次拜访庄上的老前辈,和他们切磋掼蛋的技艺;然后趁着大雪尚未融化,进入田间地头给庄稼施肥,体会一下以前的种田生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