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1 20:16:27 作者:□ 曹坚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86岁的老张是南门运粮巷人,打从民国时期张忠在南门外开办大福油厂,他就在油厂扛笆斗,将油菜籽从菜籽堆扛了倒进榨油机斗子里,一辈子都在油厂当工人,窝在当年油厂的老宿舍平房里,过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他老人家还在用着撕日历头子来计算日子的老一套办法,每过一天撕下一张日历头子纸。这样实在,每一年都是在日历头子由厚变薄、由旧换新中度过去了。他将日历头子很当回事。
日历头子在年轻人眼中已是老古董了,他们现在都不一定知道在哪儿买。我住在玉带园,每逢年底几个月,都会听到一个中年男子骑着三轮车口中喊着“卖拖鞋、卖挂历、卖日历”,可这几天下雪听不到了,毕竟买日历的人太少了,人家要满城跑做小买卖。还好高邮是个小城市,还保留许多老传统老做法。我就记得玉带桥北拐角一家卖日用化妆品的小店,每逢冬天都会出摊代卖些对联、窗花、日历什么的。这个信息提供给女儿后,她果然花3元钱买了个日历头子,最终没有让老张失望。
日历、挂历、台历都曾有过一段各自辉煌的历史,它们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生活阅历。新中国成立后革除了旧皇历书中风水禁忌等封建迷信色彩,保留了节气和三伏数九等时令精华,添加了星期和节日等新内容,还编排了许多农业生产常识,出版了公历和阴历对应的新历书,很受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喜爱。随着日历头子的推广,家家户户都以挂上一个彩色印刷的不同画面的挂历板和用铝封条固定好的日历头子,作为居家必备的装饰品为荣。过年再在家里墙上贴上几张宣传画,更添几分新气象。文革时期盛行印上全年日历的年画,革命的画面时时刻刻宣传着革命思想,给每个人家增强了浓厚的革命气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挂历,一套挂历,一月一张,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百花齐放、风行全国。当时许多人特别喜欢当红女影星的艳照题材的挂历。买一套挂历挂在家中墙上,月月气象更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后来挂历这股热潮就慢慢消退了。与此同时流行的台历开始为日历式的,后来又有星期式的、月式的,都因小巧美观实用,家庭和办公室都用得着,至今盛行不衰。许多商家也会利用挂历和台历这种商品模式,以冠名方式做成工艺品馈赠客户,达到广告宣传之目的,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当今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手机早已有显示日期功能,但在这个包容的社会里,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人们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日历头子,也是一种自主选择。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