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19:52:02 作者:□ 黄士民 来源:今日高邮
民以食为天。说高邮是地道的美食名城一点也不为过,这里餐饮名师、名店荟萃,实力雄厚,打造了别样的饮食天地。
餐饮界
三十年前,我在市商业局当秘书,烹饪协会成立时,我有幸担任理事。之所以吸纳我这个并不擅长烹饪的小年轻进入烹协,可能是我还能写一点文章的缘故。这段经历,让我和餐饮界有了亲密接触。
烹饪协会成立后,为提高全市餐饮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水平,举办了一期三级厨师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理论课设在新河边的商业职工学校,授课的有唐汇生、陈春元、陈树林、我父亲等人,教授一些中国烹饪史、餐饮文化等。实践课的教学地点在北门大街原五柳园饭店,老师都是聘请当时餐饮界大腕级的,姜传宏、张宝年、金加良等。姜传宏的冷盘拼装堪称一流,那时已在扬州市级烹饪比赛中崭露头角。记得一次比赛他制作了一个名为“唐塔夕照”的作品,用蛋糕裱成唐塔,小葱缀成树叶,鸭蛋黄当作夕阳,色彩、造型契合逼真,既养眼又养胃。张宝年红案功底扎实。那时餐饮界有“红白两案”一说,红案指做菜,白案指点心,我臆想,红白之说有可能是做菜酱油和点心面粉颜色之分。张宝年擅长炒菜,有一次给学员示范炒猪肝,他十分形象地说,切出来的猪肝要形似柳叶,炒出来既有美感又有质感,关键是入口要外嫩内熟。有一天现场教学展示“整鸡出骨”,张宝年三下五除二,便将一只近三斤重的母鸡骨骼取出,且鸡的外形依然完整无缺,令学员啧啧称奇。
那一期的培训班学员有几十人,分别来自市第一、第二招待所,高邮饭店、秦邮饭店、实验菜馆和市联社基层食堂。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学习,学员最终都如愿以偿,拿到了三级厨师证书。如今,他们已成为高邮餐饮界的中坚力量。姜传宏一直致力于菜式的创新,后来在北海大酒店率先引入北京、四川等地菜系,推出川味火锅、北京烤鸭、周末家庭小宴,在自营的川泓酒店打出了“汪氏家宴”的品牌。张宝年位于琵琶路的天宇酒店也小有名气,清炖砂锅老鸭汤、清炒河虾仁等招牌菜吸引了本地和外来食客。
几十年前,一句“伢子一扛,人民剧场,高邮饭店,猪肝肥肠”(那时人民剧场与高邮饭店一街之隔)形象勾勒出当时餐饮界的境况,市饮服公司旗下的饭店,分布在市区东西南北,是餐饮界的主力军。后来烹饪协会还研制了诸如“秦邮全鸭宴”等一系列体现本地特色的菜肴,老一辈餐饮大师邱金芳、王宏才、宋友志、周宝树等人的传统技艺得以薪火相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元、汇富、皇华、华侨、加州等大酒店成就餐饮界半壁江山,邓桥商业城、琵琶路、蝶园路、盂城东市等商业街区,成为餐饮业集结地,一些个体饭店也成为美食制造者,随园、松鹤楼、鸿福记、桃园居、好邻居、冶春、小渔港、尚品居、俞师傅、福来乐、培友、秦邮宴、汪味馆、祺菜馆等中小型酒店相继形成自身特色,在淮扬菜的基础上,创新理念,顺应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大师茅盾先生为《中国烹饪》杂志题词:中国烹饪,源远流长,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足可见饮食文化之丰厚。餐饮界要风生水起,立于潮头,不仅要坚守“色香味形器”,更要在制造美食的同时,讲好饮食故事,植入餐饮文化。欣慰的是,这些年在朱延庆等文化学者的悉心指导下,高邮餐饮界在融入文化、创新理念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世贸、金街、吾悦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引进外邦菜系,海底捞等一些知名餐饮企业进驻商圈,各扬特色,各显其能,风格纷呈,门庭若市。
美食档
高邮饮食之丰厚多样,不夸张地说,当属上乘。
从早市说起,面条、油条、煎饼、包子等等。仅就面条,便从早些年单一的阳春面,衍生出诸如鱼汤、腰花、大排、肉丝等众多花色品种。从建国后的八分钱、二两粮票一碗面条,到当下近二十元一碗的浇头面,面条一直是小城人早餐的主打品种,比较普遍的消费是一碗面条、一杯豆浆、一个煎鸡蛋,五六元便吃得心满意足。因此,城区的面馆方兴未艾,一些稍有名气的面馆在上班高峰期,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像彩霞、小汤、焦家巷面馆等。煎饼因为携带方便且可边走边吃,深受上班族的青睐,城区较为出名的当属周老五,如果不预约,要排队等候。煎饼还有多种附加食物选择,火腿肠、鸡蛋、油条、里脊肉,食客们可以根据各自喜好,指定夹带品种。包子亦是早餐的“重头戏”,高邮人喜欢三五知己相聚,烫一份干丝或来一份大煮干丝,包子点几个不同口味、不同内馅的,就着一壶清茶乃至一杯小酒“纵横人生”。城区经营包子的店铺大小不一,红灯笼、天宇、泰康、冶春、红枫叶较有特色,遇到节假日,得提前预定位置。包子品种大致有菜包、肉包、蒸饺、烧卖、五丁、豆沙、萝卜丝、梅干菜等,蒸饺又分虾仁肉饺、清汤菜饺,烧卖则有五仁和鸭肉、翡翠等,凡此种种,因客而需。翡翠烧卖、蟹黄汤包、虾仁肉饺等是许多白案高手的拿手好戏,早些年面点大师王宝玉做的汤包堪称一绝。做包子的面十分重要,制作过程不能有丝毫含糊,皮汤烧制也有火候要求。真正的白案高手,做出来的包子从笼屉里取出,用筷子夹起,既能看见包子底部的汤汁,又不会有一丝的渗漏,剔透晶亮,拿起放下不跑油。
中午时分,大型酒店之外,一些中小型饭店和美食城门庭若市。十来个人,三五百元可达丰盛,两人聚会,五六十元也吃得舒心。一般以家常菜为主,诸如雪花豆腐、青椒肉丝、爆炒肥肠、鲫鱼煮咸菜等,既实惠又可口。有意思、北海美食城等则以品种多、多口味为经营特色,一般二十元左右便吃饱吃好。再高等快餐店和外卖则以更快捷、更便利的服务,弥补市场空档。
下午茶多以馄饨、水饺等休闲小食品为主,城区较有名气的馄饨店有陈小五、小丁、邵师傅、小六子等,南海二子烧饼店、文游路邓桥郭记烧饼、府前街程记特色烧饼等也颇有市场,北海大陈里脊肉、世贸袁记串串香、都可、一点点奶茶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酷爱。
黄昏临近,新华园小区西门南侧,油炸臭豆腐干开始营业,不一会儿,前来购买的人便排起长队。一些性急的食客,臭干刚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地“现场直播”,吃得投入而专注,成为“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生动写照。老亨大蒲包肉近三十年经营,以入口醇香、肉质鲜嫩成就了品牌,很多在外地的高邮人,每逢节假日回乡,返程时总要带上几十个,为的是能在异地他乡品尝家乡的味道。近些年,一些外埠美食也打开邮城市场局面,像盂城路的川和油烫鹅、北海路的邱氏酸菜鱼、蝶园南路的京酱烤鸭等,也以不一样的味道,成为邮城人舌尖上的美食。
华灯初上,各路熏烧店铺相继开业,盐水鹅、冰羊肉、猪头肉、捆蹄等美味佳肴一应俱全,剁一角老鹅,来一个猪耳朵,回家小酒一咪,怡情自在,快活成仙。
香港著名美食作家、影视策划人蔡澜先生说: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喜欢吃东西的人都有一种好奇心,什么都想试试看,慢慢地就变成一个懂得欣赏食物的人。邮城许多美食档见证了高邮人的饮食人生,在满足社会需求、人之欲望的同时,折射时代之光。从单一吃饭果腹到品味美食境界,由饮食而美食,生动验证社会、人文的嬗变和进步。美食是物质的,文化是精神的,两者完美融合,形成美食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饮食天地有滋有味,美食文化秀色可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