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8 19:49:52 作者:□ 周倜男 来源:今日高邮
周山,原名周中奎,1917年出生,浙江普陀人。1936年2月,周山加入了中共领导的上海职业界救国会,经常参加抗日集会及示威游行。“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他积极主动参加抗日救护队,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淞沪沦陷以后,他奉命撤至皖南屯溪,继而参加新四军,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938年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便担任军政治部组织部统计干事。1939年秋,周山奉命送密电码到苏北,遂被留在挺进纵队担任保卫部长。翌年初夏,陈毅和叶飞派他和陈同生代表新四军去泰州和国民党鲁苏皖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杨、副总指挥李长江谈判,竟然遭到“二李”扣押。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阐述新四军抗日主张,要求停止国共摩擦,合力抗日。在黄桥决战中,由于敌人猛烈的炮火封锁,新四军通讯联络经常完全中断,他一次又一次亲自奔赴前沿阵地传达上级命令。他这段传奇式的经历,后来成为脍炙人口的话剧和电影《东进序曲》的创作素材。1941年至1946年春,周山转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苏中三地委社会部长兼公安处长,三地委、二地委组织部长,苏中区党委委员、社会部长,苏中行政公署公安局长等职。其间,他率工作队在柳堡乡进行“三三制”政权试点,其经验推行苏中地区。1946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发起全面内战。新四军被迫北撤,周山奉命留在苏中坚持斗争。10月上旬,高邮、宝应等县相继失守,11月24日,他去国民党军队重点“清剿”的高邮界首区周家垛部署反“清剿”斗争,遭到国民党二十五师两个连和“还乡团”的围追堵截,在突围中牺牲,年仅29岁。为弘扬周山精神,高邮人民解放后特设周山区,后改为周山人民公社,即今周山镇。
一寸山河一寸血。据《江苏省烈士英名录》和《高邮县志》记载,周山这片热土上共有200多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为缅怀烈士,周山镇还有3个村庄是以革命烈士英名命名的——
志光,原名陈春园,1923年出生,上海浦东人。他学生时代正逢“八一三”淞沪抗战,故改名志光,并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1939年3月,他参加常熟抗日义勇军。1940年,他随军渡江北上做民运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0月,他随军挺进高邮,任六区委组织科长兼游击队指导员。1942年10月,县政府机关驻防六区张家汉,突然遭到来自高邮、界首、一沟3个敌据点的400多名日伪军围攻。在这场保卫政府机关的战斗中,志光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0岁。
狄奔,原名狄钧生,又名赵抗成,1918出生,江苏武进人。1935年在常州中学就读,因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而被校方开除。1940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澄西县四区区委书记。1941年党组织委派狄奔赴高邮县龙华乡、四安乡(今周山镇一带)开展抗日工作。1943年5月,狄奔率领游击队配合县团武装歼灭伪军70多人,俘虏伪军100多人,缴获四挺机枪和一门小炮。1944年调到高邮县委,先后担任民运部长、宣传部长等职。1946年11月25日,狄奔在晏小庄穿插突围时,腿部中弹,为掩护其他同志撤退,英勇牺牲,年仅28岁。
周坤,原名周国良,1924年出生,江苏高邮人。1944年报名参加抗日军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1月,周坤在周家垛战斗中突围,在与组织失联后继续从事地下斗争。1947年6月,出任龙奔乡乡长。1948年2月,他和母亲薛玉珍在家中遭敌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被捕。母子均遭严刑拷打,并被杀害。周坤就义时年仅24岁。
周山烈士陵园还有一座吕家垛战斗烈士纪念碑。1942年12月28日,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三营一排经过吕家垛,遭到日寇围追堵截,战士们浴血奋战,直至壮烈牺牲。这里有42位无名烈士遗骸合葬于此。他们真正做到了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而且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一园忠烈,满目英豪。这里聚拢着中华民族共御外敌的不屈气节、视死如归的英雄魂魄和舍生取义的忠烈情怀,成为这个民族宝贵精神遗产的存放地。据说,牺牲时他们几乎没有年过三十,因而周山烈士陵园有着浓郁的青春气息。
回望周山,除了油然而生的敬仰,还有深深的沉思与灵魂的拷问。
活而不厌的是夕阳的迟暮,死而无憾的是旭日的青春。用激越高歌渴求战斗的歌者,大都不会埋骨沙场;用热血去思维的青年却哼着青春之歌走向了无声无色无始无终的永恒。漫步在周山这片红土地上,我总感觉身边有山,脚下有山,而且渐渐地在心中有了一个新的高度,那是一种无法用尺丈量的心灵的高度……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