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2 19:29:11 作者: □ 陈景凯 来源:今日高邮
《背影》写的是南京浦口车站。
我第一次到浦口车站,是1960年夏末。那是开学的时候,爸爸妈妈送我去徐州读书。
我们从中山码头坐渡轮到长江北岸浦口码头,一出渡船口就是浦口车站了。嗨,人真多,都是准备乘凌晨2点18分开往天津那班车的,等车的大多是去徐州师范学院读书的学生和送客的亲友。车来了,我挤上拥挤不堪的车厢,寻觅到自己的座位,顾不得一身臭汗,巴望着车窗外一路小跑、焦急地挥手的父亲。车上声高音杂,听不清父亲在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一定是说着“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到那边来信”这些同样的嘱咐和关切的话语。车开动后,我有点怅然若失。估计此刻已经没有了回南岸的渡轮,爸爸妈妈要在这江风习习的空旷月台上等到天明,我真担心他俩会受凉。
以后的日子里,经过浦口车站的次数虽多,只是来去匆匆,不曾留意。直到1968年有了南京长江大桥,火车可以开过江去,也就不在浦口车站停留了。其实浦口车站是唯一一座保存着民国特色的百年老站,老式的英式建筑,砖木结构的米黄色外墙,伸出的直通月台的单柱伞形长廊和连接轮渡码头的拱形雨廊,周边的红砖房……处处透出浓郁的民国风情。无论是候车大楼、月台还是售票房,都没有改建修饰。难怪有不少民国题材的影视剧,如《情深深,雨濛濛》《孙中山》《金粉世家》等,都选在此取景、拍摄。更何况,此处还曾发生过许多历史大事哩。
浦口车站现在叫南京北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被打造成一处旅游胜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