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20:31:41 作者:□ 侯惟峰 来源:今日高邮
汪曾祺在其散文《豆腐》中写道:“汪豆腐”好像是我的家乡菜。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籽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
汪豆腐,现在很难吃到小时候的味道了!记忆中最好吃的汪豆腐,莫过于两处。一是吃酒席时,特别是第一次,至今记忆犹新,每每想到还如身临其境。平时家里是吃不到汪豆腐的,所以一上桌,闻到那独特的香味,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伸长胳膊,用勺子挖一勺往嘴里放。“呲”的一声,烫得嘴是吐也不是,咽下去也不是,那个表情真是搞笑得很。二就是我大伯家了。在我们家谈到做菜,就是大伯了。每年年三十,大伯都会把我们一家人叫到他家去吃年夜饭,除凉菜外,第一道就是汪豆腐。
如今在高邮大多数饭店都能吃到汪豆腐这道菜,只不过做法不一,有放鸭血的,也有不放的,大多都做白汤的,可汪老的文章中写的是“推入虾籽酱油汤中”,可见汪老印象中的高邮汪豆腐是红汤的。为此,我特地咨询了我们祺菜菜品总监胡士荣先生。他年轻时因为厨艺高超被选拔到大使馆工作过,也亲手给汪老做过菜,汪老吃得高兴还为其饭店题过字。他告诉我,汪豆腐传统做法就如汪老文章中写的一样是红汤的,不过现在做白汤加鸭血的做法也是可取的,加油渣、减猪油也符合现在人的饮食习惯。可以春夏季做白汤的,秋冬季吃红汤的,这样比较应季。
我还有幸在高邮著名学者朱延庆先生家中见过汪老写给他的信件中,谈及汪豆腐。那封信写于1989年9月3日,其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
高邮近年时兴吃雪花豆腐,成为名菜。这道菜以前我未吃过,我小时候,高邮只有“汪豆腐”,乃以虾籽、酱油为汁,入切为小片的豆腐,勾芡,上桌时浇两勺熟猪油,未闻所谓“雪花豆腐”。请打听一下,雪花豆腐的做法,得空告我。我很想把高邮的雪花豆腐提高一下,即在豆腐中加入鳊鱼肚皮的嫩肉。如果加蟹白,当更为鲜美。这样,这道菜可以成为名贵的菜,可用以待上客。你不妨与厨师研究一下,试做一次。我近为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编一本作家谈饮食文化的《知味集》,固而想起此事。于此亦可见我尚有闲情,不为外物所扰也。
由此可见,汪老对高邮地方美食十分关注和用心。朱先生把这封信给我们看,还让拍了照,并且还深入交流一下此菜的实际操作方法。后来我们也确实做了这道菜,用朱先生的话讲:一碗汪豆腐上桌,那雀鳊的肚皮丁在碗中闪闪发光,入口嫩滑,细品鲜美,加上豆腐的清新豆香,真是一道绝佳的美味。汪曾祺称这道菜是“名贵的菜”,“以待上客”。因此,这道菜不妨名之为“名贵双璧”。
汪老在北京,家里来了客人,没有什么菜待客,突发奇想,用早餐多的油条和饺子馅,创造出了一道油条塞肉。如今,一封1989年的信,让我们沿着他的思路,又将一道普通的汪豆腐,升级成一道名贵的以待上客的“名贵双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