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19:47:03 作者:□ 刘艳萍 来源:今日高邮
投稿的于老师,小文认识,都是教育系统的,小文还曾受友人之约,到于老师的学校听课督导过。于老师投稿,从不留联系方式。恬淡,是好事,文字写出来,和作者关系就不大了。连名利都不要,是让人佩服的。有一回,征文截止半个月,连评奖都结束了,邮箱里慢慢飞来了于老师的稿件。小文客气,跟熟人要了电话和于老师打个招呼,毕竟是点头之交的同行么。电话是于老师家人接的,小文解释了一下,免得再打。不熟悉的人,话多了也不合适。小文其实社恐。
下午,小文就接到了于老师学校所在地文体科的电话,来电官味足,让小文要鼓励创作不能打压投稿者。小文笑,这是拿自己当根葱么,当葱还是当葱花,自己都不稀罕。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征文,还鼓励!还打压!鼓励什么!打压哪个!评奖小文又不参与的。
不过来电倒是吊起了小文的阅读胃口,打开于老师的投稿,算上标点符号731个字,且短且无力,哼哼唧唧了一条路一座桥,突然就高呼生活且美好且幸福。慢工夫,也没出细活,有个兴师动众的助威电话加持也不行啊。小文看不懂于老师的操作。后来再有教研活动碰面,于老师跟不认识小文似的,小文心里偷着乐,真要是搭起话来,指不定自己就接不上人家出的牌呢。
龚老师也是来稿者。
龚老师人在支教,心系家乡,征文通知一发,马上就把作品投到了邮箱。他申请加小文微信,附加消息是投稿需交流补充事项。小文不好意思不通过申请,她等待着龚老师的补充事项,补充如下:到时候颁奖,请通知我的父亲去领奖,他住在北门。
这个微信,有点意思,小文搁下了,自己不会回答呀。
还有个常老师,征文评奖后,收到了三百块钱奖金,打了电话来,问自己卡里的钱是哪里来的,她还是坚持要验证一下,小文是不是社会上流行的骗子。
邮箱,像个万花筒。小文看看笑笑。要说,写文章,不就是写人心说人话么。这七窍玲珑心啊,可真是有的写,难怪世间有那么多奇葩灿烂的文字呢!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