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旺 家 福

2021-05-20 18:57:33    作者:□ 王树兴    来源:今日高邮

这道菜在高邮民间叫烧杂素,上世纪七十年代高邮还是县建制时,饮食服务公司的国营饭店给的菜名叫烧杂烩,标价8毛,比炒肉丝、炒猪肝这些菜贵2毛。

国营饭店的烧杂烩杂得简单,烩得厚重,它就三四样主辅料,皮肚、小肉圆、巴骨肉、豆腐干。我始终想不起来,有没有青菜头,大概就是没有。粗放的菜,做得货真价实,在江湖上又有地位,这就相当于运动项目里的拳击。何况,那时候饭店为工农兵服务也就是三五个菜,防止大家因为吃得太好沾染上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烧杂烩便成为公家饭店里挑大梁的菜。

在高邮这地方,找一个五六十岁的人,问他过去饭店里烧杂烩的味道怎么样,大都会咽一下口水夸好,矜持的也会说一声“不丑”。不丑在什么地方?可以下酒,一口酒后,可以变着花式挑杂烩里的货色。剩下的汤汁,可以拌饭,喷香喷香的。

我父亲是个做冷作工的手艺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家里开地下工厂,半张白铁皮敲一对水桶,工钱一块钱。为改善家庭生活,让我们四个儿女吃得好一点,每个月有那么一两次,让我拿两个大号的搪瓷缸到饭店买炒肉丝和烧杂烩。需要说明的是,他这一块钱基本上都是从饭店厨师那里赚来的,替他们打白铁皮水桶的工钱。由此也落得他们的交情。我经常去买菜的,是中市口老百货公司大楼前身的一家国营饭店,门朝东,有两位认识的师傅,配菜的周宝桃,炒菜的结巴子。周宝桃是饭店的生产组长,店里的大师傅,负责配菜。他和我父亲关系好,有那么几年,腊月里都往我们家送炸肉皮,用一根棉线系着的两张金黄喷香的肉皮,每张有炒菜锅口径那么大。

经常让我想的是,结巴子要能够像周宝桃那么和我父亲关系好多好,难道他们家就不缺铁皮桶?

我去饭店买菜,周师傅为我配菜总比别人要多,可到结巴子那里,他不把我的菜单独炒,与别人的混在一起,炒好了也不照周师傅配的那么多给我。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到“平分秋色”这个词,想到的便是结巴子炒好菜后的那一手。

我们家里也做烧杂烩,一般是在过年的时候。为做这道菜,特意留着煨咸肉的汤。家里的杂烩更杂更丰盛,想加什么便加什么,也因为热乎,节日里几乎每顿都有。我母亲挺讲究,往杂烩里加咸肉片必定要加淡菜,这两样遇到一块起鲜。有时候,烧杂烩也就是往上一顿剩下的肉皮、肥的咸肉片里再加上肉圆、鱼圆什么的,越烧滋味越厚。

我明白杂烩之所以被叫做全家福,是在母亲去世后。过年过节的,或者家庭聚会,父亲会不满意上桌的这道菜,会说:“你妈妈不是这么做的,不是这个味道。”我不在家,父亲和我姐我弟总会说到我喜欢吃杂烩里的肉圆子。

不与家人言说的是,我挺排斥“全家福”这个菜名的,在北京自己的小家做,谈不上“全家”。做的次数极少,只那么两三次。带着复杂的情绪做食材的准备,要炸肉皮,做小肉圆,买不软不硬的豆腐干,炖一块骨头去高汤,拆巴骨肉。

第一次做是在母亲去世那年。做的不是家里的那种,是农机厂食堂的杂烩。肉皮、小肉圆、豆腐干、黄芽菜、粉丝。做好后盛在一个搪瓷缸里,挖了一勺米饭盖上面,盖上盖子,用一件衣服捂住。过差不多半小时开始吃,吃一半的光景给四弟打电话,告诉他我在吃什么。“我做了一模一样的,真的一模一样。可是,谈不上好吃。”四弟电话那头,“哦哦哦”三声,便说不出话来。电话里我给他转播我吃小肉圆的咂吧声,拖烂粉条的呼啦声,直到我吃完。

我为什么要这样呢?

四弟小时候身体不好,脊柱有毛病,常年打链霉素,需要补营养。家里每天煮饭的锅里放一只小碗,里面蒸一段鳗鱼,吃得他要吐。他最喜欢母亲带回来的夜餐,食堂里千篇一律的烧杂烩。母亲在翻砂车间里当混砂工,这是很脏很累的工种,工资高一些,夜班有一份夜餐。小夜班下班,母亲到食堂打了夜餐,用衣服捂着,或者揣在怀里,小跑步回家,给已经睡了一觉的小儿子吃。我从来没有吃过,睡在同一张床上的我紧紧地闭上眼睛,可鼻子闭不上,耳朵闭不上,口水流在被窝里。馋,会是一种煎熬。

多年以后,我和四弟回忆小时候的事情,他问过我为什么当时一口也不吃母亲带回来的杂烩拌饭,我说不喜欢烂乎乎的粉丝。四弟是相信的,他夸我是美食家,小时候就知道粉丝烂了不好吃。

其实,我在北京做的杂烩比在高邮要好吃很多,主要是肉皮特别的醇香。北方气候干燥的原因,肉皮晾起来只两三天就干到脆响,不像在潮湿的南方那样需要漫长时间,还没有一点点过油的哈喇味。

我觉得高邮所有的饭店都应该有烧杂烩这道菜,到我开饭店,我便在祺菜馆里做了。不叫烧杂烩,也不叫全家福,叫旺家福。

这么叫,有心思在里面。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