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社 区 梨 园 情

2021-05-31 20:44:13    作者:□ 汪泰    来源:今日高邮

汪曾祺纪念馆西,汪家住宅小区的东南角,有一个月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偶然相遇,却才发现,里面风景独好。

原来月塘社区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进行投入,把旧房内外装修一新,添置了基本设施,冬有暖气,夏有凉风。活动中心内设一书画工作室,里面有业余书画者写字作画;一棋牌室,七八张桌子,打牌的掼蛋正欢;一戏曲活动室,唱的拉的弹的听的,票友戏迷,相聚一堂,从周一到周日,扬剧、淮剧、越剧、京剧,热闹得很。中心的开放和正常活动,也让周边的老人们有了一个好去处。

我钟情那京剧爱好者们的聚会,每周六、日,京胡来了,京二胡来了,月琴来了,板鼓来了,四大件齐活,开唱!

京剧爱好者们以退休的为主,昔日领导,普通工作人员,在这里都是戏迷票友。他们中有六七十岁的年轻老人,有八九十岁的耄耋长者。工作辛苦了一辈子,许多人为儿孙辈贡献了一程又一程,重新拾起年轻时的爱好,为自己主宰还可用的时间。

在这里,他们丢开过去,丢开烦恼,丢开病痛,一展情怀。李奶奶痛诉家史,小铁梅继承爹爹革命志,郭建光养伤来在沙家浜,杨子荣打虎上了山。唱了现代的,再来传统的,《打龙袍》《霸王别姬》还有《锁麟囊》……一招一式,一调一腔,虽不够专业,却是那么投入,一句没到位,琴师一句“重来”,又是那么较真。不管程派梅派,唱出来就是派。一曲熟调,听众相和,唱者听者,莫不开心。

拉京胡的郑老师,说自己不打麻将,不打扑克,自小就迷上了京剧,爱唱小生,学拉京胡。小时候没钱买京胡,自己做,拉得不亦乐乎。他的京胡,一拉就是几十年,从没丢过,每天都要练琴两个小时,练有难度的曲子。如今退了休,有了条件,有了时间,和一帮志同道合者,每周相聚,快乐了自己,也快乐了别人。他还告诉我,京胡和二胡的弓法,技法有相通之处,也不尽相同,有人拉惯了二胡,改拉京胡,就是拉不好,连琴搁在膝上的位置都难以适应。有时,郑老师也弹月琴,把操琴的机会让给别人。看他敦实的身材,真不敢相信他还会用假嗓去唱小生。

板鼓手老张还在上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搞人口普查,我曾和他在一个小组工作过一个暑假,想不到他早已成了京剧迷,学打板鼓。我对板鼓一无所知,只听说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晓得唱腔字音要落在板眼上,却全不知板眼的真谛,听得云里雾里。我想,每段唱腔是不是都有定好的板鼓鼓点的谱式,这要记多少谱式啊?我问他,打板鼓难不难?不难不难,什么时候学都可以。他以为我想学,鼓励我说。他的板鼓,一下是一下,声声清脆入耳,决不含糊。还有人看着他的动作,手足相配,和着唱腔,一击一拍,似也入板入眼。大家熟悉了他的节奏,他的板鼓成了京剧演唱者的魂。一次开唱前,他对大家讲话,传达会议精神,要求大家自选唱段,在家多练习,能配上服装更好,多选群众熟悉的现代戏,以便参加活动。老张该是京剧组的召集人吧。

高女士可是多面手,会拉手风琴,弹月琴,能京胡,还能唱。传统戏,现代戏,无不熟悉。使用乐器谙熟了曲调,多一拍,少一拍,抢了拍,少了过门,对唱者的不当之处,能一一指出,唱者纠正,心悦诚服,无不欢喜。她见我常去(我是陪老母亲,保姆爱带她去听戏,消磨时间),有时也插插话,就拉我唱,你来唱一段,你们这个年纪,听就听熟了,提篮小卖,要么唱临行喝妈一碗酒,还是来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我硬着头皮,和着琴声,扯开嗓子,汗都唱出来了。我知道唱得不好,她却说,你的嗓子正呢,跟琴唱唱,一定能唱好。

胡女士是位资深京剧爱好者,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钻研唱法,擅长老旦。当年钱浩亮来邮演出,说她和钱浩亮同台对唱《红灯记》。如今退了休,京剧成了她的好朋友。

杨女士的老生《洪羊洞》,“为国家,哪何曾一日闲空”,字正腔圆,简约有力的动作,引人入境。

京剧组的唱者较多,一人一段,都有拿手的唱腔,每人唱遍了要两三个小时,唱的人都很珍惜这段宝贵的时间,过把瘾,怡了情,扩了肺,舒张了筋脉。

他们在家乡的社区唱,还走出去,与其他地区的票友们互唱交流,切磋技艺,相互提高,显示了高邮人对京剧的执着。他们还参加文联、社区的戏曲活动,弘扬了国粹,愉悦了市民,也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了贡献。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