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 21:03:35 作者:□ 章双双 来源:今日高邮
母亲没什么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文盲农村妇女,但这是以前的情况了。外婆生了九个子女,母亲排行老六,其实母亲小时候是上过一年级的,后来家中实在无法供多人学习,便再也没踏进教室。母亲每当聊起她短暂的学校学习时光,记忆还是十分清晰。学校用半米高的大方凳子当桌子,母亲自己坐的小凳子需要自己从家里带去。教室坑洼的土地面让大小凳子摇摇晃晃,需要用大腿和膝盖抵着才好。书包是外婆用碎布拼凑缝起来的。母亲不在乎这些,能去学校她已经很满足了。读完一年级前半年,母亲便没去学校,开始在家照顾弟弟妹妹了。
母亲现在还时常打趣,如果自己能一直学习,凭她的脑子,保不齐是一位教师呢。我心里是承认的,母亲很爱学习,尤其喜欢识字。我觉得在学习方面,我更像母亲多一点,而不是父亲。母亲说起最让她自豪的事就是我把书读好,考上了大学,让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到底家里出了个文化人啊。
母亲在上海打工时,做着保姆钟点工的活,暑假我在那边待了数天,问起母亲:“这边的路纵横交错,雇主又不是固定的,你记得这些路吗?”母亲笑着拿出一皱巴巴本子:“我把这些我需要走的路名都记在本子上,这些字我让楼下识字的老师教会了我。现在这些路难不倒我!”随后将本子放入出门随手提的方便袋中。
我读高中时,母亲随我一同来到县城陪读,她会时常翻阅起我的书,笑道:“这些字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等我学习结束稍作休息时,母亲指着书中的字问我,等她最终认识这字后,便拿出笔来记在本子上,当时才发现母亲这本子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了,上面的字歪歪扭扭的,但每一笔都写得很认真。也是那个时候,我给母亲买了字帖,是从横撇竖钩开始练的,看到字帖,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以后我学习时,母亲忙完家务便开始她的学习。有些字没见过的,便等我教她读后,重新写上几遍。
后来我上了大学,母亲在老家附近的小作坊做些小活,跟我谈起,作坊里大部分妇女都不识字,和她一样没文化地活了大半辈子,现在找起活来,除了年龄,文化水平也是一道坎。母亲又说她比其他人更幸运些,每晚和字帖相伴,也识别了不少字,在自己能忙活的岁月里,多认识一个字就是完成了一个小目标。
现在,母亲在照看低年级侄子时,两个人还一起学习来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