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红心向党三代人

2021-06-21 20:03:44    作者:□ 崇玉峰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父亲1942年投身革命,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那个血与火的战场上,紧跟共产党,同日本鬼子浴血搏杀。日寇投降前夕,父亲又一次接受了生死考验,只身勇敢地炸毁敌人的碉堡,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年,父亲22岁。

1979年底,高中毕业后的我,听从祖国召唤报名参军,接过了父辈的手中枪。置身于大熔炉里,我践行着党的光荣传统,在连党支部的教育培养下,多次受嘉奖并荣立了三等功。入伍第四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年,我22岁。

2005年,考进高等院校的儿子,牢记先辈嘱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会各项活动中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大四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年,儿子22岁。

我们祖孙三代人,在人生的22岁,同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看似一个巧合,其实是一种信念,以信仰之光照亮了前行之路,把同样的青春献给了同样的壮丽事业。

父亲从小在安徽老家给地主放牛,受尽了剥削和压迫,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和黑暗。新四军二师的到来,让父亲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毅然参加了革命军队,担任了罗炳辉师长警卫员,从此跟随大部队在枪林弹雨中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舟山战役、抗美援朝等一系列大仗、险仗、恶仗,九死一生,从未后退半步。“誓死跟党走”成了父亲坚强信念。

我是在听父亲讲革命战争故事中长大的,对党和人民军队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和强化。参军后,思想觉悟又有了一个飞跃,开始注重学习军史和中国革命史,退役后坚持多年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共党史,通过努力取得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自修自学考试大专学历,在担任基层领导及党支部书记中,又报名参加了扬州大学开办的党政管理函授本科班继续教育。理论上的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坚定跟党走”成了我坚强信念。

儿子是在听我讲述革命故事的氛围中成长的,爷爷精彩又惊险的战争经历,我在和平年代积极向上的军营生活,都在儿子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烙印。满满的正能量家教,让他在点点滴滴的启发中潜移默化,慢慢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革命道理。长大后因眼睛近视,儿子未能如愿参军,“三代人都是兵”成为遗憾,但儿子名为“兵”,又时时激发起我们三代人对军队的崇敬之情。“永远跟党走”成了儿子坚强信念。

“跟党走!”是我们三代人的人生写照,也是共同心声。

三代人入党,处在同一个年龄却处在三个不同时代,三个不同时代又让我们处在了同一条交通战线,使我们对交通事业有了不同的经历和相同的感知。看似一个巧合,其实是一种机缘,更是一种追求。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朝鲜战斗了六年的父亲,最后一批志愿军凯旋,几经辗转,最终在交通系统扎下了根,直至离休。父亲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那个年代,一穷二白,落后的交通条件让他回老家探亲之旅成了新的“长征”。虽说相距只是苏皖交界的一湖之隔,却咫尺天涯,几十里的路程只能沿湖边兜大圈,若乘木帆船,遇到风浪天气,有时在路途竟要折腾两三天。行路难,路难行!是父亲这个老一代交通人最酸楚的回味。随着交通事业不断发展,回家的路越走越宽广,已到耄耋之年的父亲,面对新变化感叹道:当初六十年代我十年回家一次,七十年代五年回家一次,八十年代两年回家一次,现如今到了这把年纪了,居然能随时随地当日轻松往返。共产党伟大,共产党领导得好啊!他的言语无不让人感受到一名老党员、老交通人对党的伟大成就由衷的赞美。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退伍分配到了水路交通管理部门,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前后共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七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全过程,目睹了内河水路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沿河岸边日新月异的新面貌;见证了航运船舶从小到大,船型结构不断更替的新发展;感受了水运事业从弱到强,科技兴航奔流不息的新局面;经过四十年的不懈奋斗,水路建设新变化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船通四海运河一线百舸争流,闸连三江珠湖两岸千帆竞发”的动感画面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的愿景在我们这代人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2009年夏,儿子大学毕业,按照所学专业走上了交通规划景观设计岗位,用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为新世纪大厦增砖添瓦,给祖国山河增艳添绿。这些年来,儿子在党旗的召引下,胸佩党徽,怀揣梦想,描绘着一幅幅交通建设最靓最丽的新蓝图。十年间,苏南水乡、江淮平川、齐鲁沿海、重庆山城都留下了他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和一簇簇锦绣色彩,特别是远赴西藏高原支边一年的时光里,勇立世界屋脊,丹青写春秋,走在世纪的新起点,扶贫路上显风采,伫立于雪域之巅,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任凭风吹雨打,锻造精气神。“中国人民强起来了”的号角召唤着新一代年轻共产党员为中华复兴大业而砥砺前行。

我们祖孙三代人,同龄入党,同在交通战线,同对人民军队情深意厚,演绎出三段家国情怀的小故事。同样的年龄给了我们同样的追求,同样的战线给了我们同样的力量,同样的情怀给了我们同样的感受。

父亲离世已数年,68年的党龄诠释了“跟党走、听党话、报党恩”的赤子之情,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党、爱国、爱军的老一辈共产党员的革命意志,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后辈们值得珍藏的非物质文化家庭遗产,它将在思想上不断引导并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今年夏季,已有39年党龄的我将光荣退休,虽不能再在原岗位为党的事业继续工作了,但内心深处那颗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红亮之心,永远会灿烂如初。

儿子的党龄也已有13年,正值风华正茂,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是他不断进取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负韶华是他们这代追梦人的无穷动力。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身为一名党员抚今追昔,倍感欢欣鼓舞。缅怀父亲光辉履历,回眸自己难忘过去,喜看儿子继往开来,更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壮阔的党员队伍里,我们祖孙三代人只是小小的一束光,微不足道。“回望过往党史奋斗路,眺望全党前方奋进路”,党的光辉历程正是有了像我们三代人这样接力传承,而组成了千千万万的一束光,使它汇聚成万丈光芒,照耀了中华大地,一代代薪火相传,连绵不断,点亮了党建征途上的一路辉煌。

追忆昨天,苦乐不曾忘;喜看今天,信念不会变;展望明天,歌声永不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