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上高邮

2021-07-04 17:21:32    作者:□ 晏金海    来源:今日高邮

里下河地区的人家,经常把去哪里办事或游玩用动词“上”来关联,比如上扬州、上南京、上上海等,好像别人不知道他们是从下河来似的。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高邮是在1981年的夏天,那年我14岁,初中一年级。暑假里,母亲看我在家闲得无聊,就让我去高邮的大姐家玩几天,大姐和大姐夫在县城化肥厂工作。母亲同我说了这事后,可把我高兴坏了,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呢!接下来怎么去却是个问题,那时界首到高邮也就两趟班车、两班轮船,再说了,高邮车站和轮船站都在运河堤上,在高邮的最西面,而化肥厂在县城东郊,离车站足足4公里,怎么办呢?刚好我家隔壁邻居陆瑞章(我称呼他四哥)也在化肥厂工作,那天正巧他转班在界首老家休息,第二天中午回厂上班,而且他正常是骑自行车往来于高邮与界首。他来我家玩时,母亲让他带着我上高邮姐家,他是个爽气人,便答应了下来。

我兴奋得一夜都没怎么睡,天刚亮就起床了。好不容易捱到了中午,匆匆吃了些饭,等陆家四哥来带我。四哥要赶回厂上小夜班,也早早地吃了午饭,刚过12点就来我家了。母亲叮嘱了他几句,然后照应我说,路上要听四哥的话,不要调皮,到姐家玩几天就回来。母亲还给了我两块钱,说,不能空手大摇的,买个西瓜带到姐家,剩下的钱自己零花。那年代,父亲的月工资也就28元,界首到高邮的船票1毛5、车票3毛,两块钱,不小的数字啦!

那时我家住在大运河西堤,上高邮先要过摆渡到河东。我俩过河后到镇上买了个大西瓜,四哥骑着他刚买不久的凤凰牌自行车,我坐在后面的书包架上,抱着大西瓜,向高邮进发。

大姐家当时住在化肥厂宿舍区,说是家,其实就是20几平米的一间平房,一家4口人挤住在这里。我是挤不下了,在大姐家吃饭,睡觉还得到四哥的宿舍里,同他挤一张床。化肥厂的确蛮大的,而且刚刚盖了新办公楼,厂里的澡堂子比界首镇的澡堂子要大好几倍,大烟囱是全县最高建筑,一个车间都比界首镇的任何一个工厂大得多。

接下来的几天,是比我小3岁的外甥陪我玩的。我们每天乘坐化肥厂的大公交车进城,到处玩。逛公园,吃公园大馄饨;逛百货大楼,买最甜的牛奶糖……但让我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奎楼和东门宝塔,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房子和这么高的宝塔,当时就感慨,古代人,宝塔盖这么高,几百年不倒,真了不起!

尽管县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也没有四哥吹的那么好玩,南北向一条中山路、一条文化宫路,文游路还没完工,东西向一条通湖路、一条府前街,但我还是非常满足的,玩得也很尽兴。其实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化肥厂,当时我就想,等我长大了,能到这么大的工厂工作就太好了。

正是这一次高邮之行,让我下定了将来必须到高邮工作的决心。1983年初中毕业后,同父亲去乡下站了一年的商店,拒绝了他让我顶替的要求。1984年参加招工考试,第一自愿填报了国营高邮化肥厂。当年8月20日,我如愿以偿地成为高邮化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在那里,我通过自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在那里,我认识了现在的爱人;在那里,我创建了一生最大的朋友圈,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