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21:47:29 作者:□ 濮颖 来源:今日高邮
无意识中,屏条竟然与这句象征着忠贞爱情的诗句联系在了一起。毫无征兆,也绝不是巧合。世间的人和事都有各自的宿命,有的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云端,有的却在茫茫寰宇中慢慢走近,靠拢,交集。无论怎样的结局,支撑着整个过程的不过就是气味二字。或说三观,或说兴致。我是习惯用气味的,常将两个相交甚好、过从甚密的人说成气味相投。反之,则气味不同。气味是刻在骨头里的,抹不去,化不开。气味是有密码的,神秘的量子密钥,说不清也道不明。
屏条就是木槿。落叶灌木,平常到了极致。小时候在乡间随处可见。或单株或丛植。见得最多的是屏条围成的篱笆。春来从老枝上剪下几根扦插在菜地的四周,几场春雨过后,新枝就活泛起来,绿叶葱笼,枝条柔韧,密密匝匝地将一块菜地围起一道天然的屏障。风清月白的夜晚,人们洗去白天的疲乏,将满畦满垄的希望交给一围屏条。任由它花开花谢,径自梦得酣畅淋漓。我以为屏条大约就是因此而得名。
那时年纪小,总是跟在大人后面或是随着教科书的引导感叹牡丹的富贵,荷的高洁,梅的孤傲。至今还记得自己会吟诵的第一副春联: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百花之中,屏条寂寂无名。很少入诗,也极少入画。
我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屏条花的,或许就在一念之间。家住运河脚下,常在河岸边行走。看惯了船来船往,花开花落。尤其喜欢在落日黄昏远眺高邮湖一碧万顷的沉寂。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一段是它的必经之地。花究竟几时开几时落,也不得而知。这就是它的流转轮回。千年之后,是否又一片沧海桑田?不必问,不必想。最好的事情莫过于珍惜眼前。
就这样,看花看水,看云卷云舒。慢慢地,性情竟也如水一般。不焦虑,不急躁,不抱怨。牡丹与苔花无异,伟大与平凡等同。寻常不过的屏条就这样到了我的笔下。
师姐网名木槿。中国人喜欢将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赋予特殊的含义。从象形文字开始到文学创作,都离不开“意象”这个概念。果然她说自己就是一株木槿。我也以为她与木槿一样平凡、坚韧,有顽强的生命力。当然,人很漂亮。她是家中长女,秉承了中国传统女性勤劳朴实的性格。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她用木槿的枝条编织成篮和筐去变换物资,补贴家用。屏条枝柔韧,编成的东西耐用,不易变形。屏条枝割了长,长了割,越割越盛。篮和筐编了卖,卖了编,给予她无限希望。
我居住的小区院子里就植有很多屏条花。每日里来来往往就像见到好友一般,总要驻足花前看一会。见多了,情分自然就多了,气味也越来越相投,且越看越觉得美。眼见一树繁花,心下欢喜得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