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新 河 之 憾

2021-08-01 22:43:00    作者:□ 王俊坤    来源:今日高邮

前几天,几位高中同学聚会甚欢。谈到往昔夏天,我们在大运河游泳的趣事。忽然有人说,我们在新河刚挖成的时候,也常去游泳。新河?是的。新河在哪儿呢?

记得是我们读中学时,高邮北门外偏东的地方挖成了新河。这一段似乎也就几百米长,连通了北澄子河。具体地点是在现在的傳公桥向西的河段。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这条新河很宽很深,水质清澈,县里曾在这里举办过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的游泳活动。人山人海,场面热烈。由于是刚开挖的,所以被命名为新河。

高邮的水系是这样的:所有的水都来自大运河。大运河在南门外设有琵琶闸,将运河水引入高邮城。向东一股流向魁楼,成为护城河。从南水关引出一股北去。直到城北小学折向东,绕过城墙向南再向东。现东方商厦的这条路,原先就是向东的河流,在原北海电影院、现苏果超市处和从南面流入的护城壕汇合。傅公桥的原址就在这里。现在的傅公桥已北移了数百米。城河水在傅公桥向东流入北澄子河。

傅公桥的修建者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傅椿,旗人。傅椿这个人对高邮是有贡献的,功德颇多。从1731年至1740年任高邮知州九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清乾隆2年(1737年)先修建防水坝傅公堤。傅公堤上种植的是清一色的杨柳,很是优美。汪曾祺在《我的初中》一文说:“沿河种了一排很大的柳树。柳树远看如烟,有风则起伏如浪。”后又建桥则称为傅公桥,当年是木制桥。桥以人姓,人以桥传。有如此美名并被当地人铭记的,似乎不多。清高邮学人顾幼学《傅公桥晚步》有云:“傅公桥上座斜晖,风柳烟芜众绿肥。试问韶光今几许,榆钱卖得暮春归。”汪曾祺家住傅公桥北越塘,诗云“家近傅公桥,未闻有北海”。当年,这里的风景是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绝对的原生态。

新河是新开挖的河。从傅公桥向西这一段,大约三四百米,颇有一条大河波浪宽的豪迈。这里,当初是很热闹的。新河的最西端有新河饭店,来吃饭的以东乡来码头上的人居多。这里有面粉厂、粮食局船队、盐业公司仓库、蔬菜果品公司仓库,河岸之南是装运码头,一派繁忙景象。新河是通往三垛、高邮东乡和兴化的重要水道。上世纪70年代,傅公桥重建时是拱形的,主要是为了行船方便。傅公桥的水面宽且深。桥西是新河,水运繁忙。桥东是草荡和农田,连通北澄子河。

我们读高中时,正是新河的鼎盛时期,热闹犹如大淖河边,停船栉比鳞次。我们放学后常到这里游泳。水面宽阔,水质好,无污泥水草。我们一般是从船上下水,纵横来回,十分过瘾。

过了十几年,新河似乎就冷落了。陆路发达了,水运迅速滑坡。后来,小轮船也停开了,新河似乎就没人过问了。县造纸厂排放污水,河边垃圾成堆,水面逐渐萎缩,人群也渐渐散了。新河不新了,短暂的生机停滞了。

终于有一天,新河被开发了。砌了许多密集的商品楼房,名曰新河新天地。整体设计是欧式的,还有钟楼之类,似乎也很好看,但最大的遗憾是阻断了水系。原先宽阔的新河变成了一条细长的沟渠。一条大河的新生命彻底结束了。水流不畅,水质恶化,商品房的吸引力不强。这几年,疏通了水系,水质改观,鱼群似乎又回来了,买房人的脸上有了笑容。来此跑步、打拳、跳操的人也渐多。晚上,也是灯红酒绿了。

新河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新河的巨变应该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新河之憾透视着理念的冲突和变化,我不认为新河是一个十分成功开发的案例。新河不存了,悲伤一时,遗憾永久。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