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20:57:42 作者:□ 侯惟峰 来源:今日高邮
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去年国庆期间来自河南的一家三口了,一对小夫妻带着上小学的儿子。10月2日中午,店里很忙,这一家三口来到店里吃饭,服务员告诉他们一个座位都没有的时候,我在他们脸上看到了无比的失落。我主动上前和他们攀谈起来,他们一听我是祺菜馆的负责人,马上脸上又升起了希望,孩子妈妈很是高兴地对我说:“您好!我们来自河南,不远千里来到高邮,就是因为孩子看了汪老《端午的鸭蛋》,一定要来高邮看汪曾祺纪念馆,吃汪老笔下的美食。您就帮我们找个位置吧!”还没等我回答,孩子爸爸又急切地补充道:“哪怕站着吃也行!”看着这一家三口充满希望的脸庞,我真想答应他们,可一看这时已经快一点了,店里还有这么多人在就餐,总不能真让客人站在吧台边就餐吧?于是我委婉地对他们说:“如果你们今天不离开高邮,我建议你们中午就在老街上吃一点高邮的小吃,晚上再来好好地品一下汪老的美食,明天一早吃一下高邮地道的早茶,那么你们这次高邮之旅,美食这一块就完美了!”听了我的建议,也看了一下实际情况,这一家人欣然接受了。
他们一家是那天晚上来得最早的客人,坐在大厅一号桌。估计也是转得累了。这一家人拿着点菜单,喝着茶,相互讨论着菜单。最终他们点了:咸鸭蛋、汽锅鸡、金丝鱼片、汪豆腐和油条塞肉。这还真是汪迷们的标配,搞得我们厨房师傅们一看到点这几个菜,就说又有汪迷来了。
去年12月的一天下午三点半左右,我在办公室接到吧台电话,说店里来了一个不讲理的人。到吧台一看,一个年轻帅哥,个子高高的,背着个肩包,手里还提着一大袋书,怎么看也和“不讲理”三个字搭不上边。我上前一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在新加坡的留学生,从小就特别喜欢汪老,在得知汪曾祺纪念馆建成之后,人在国外就十分向往,到高邮来参观一下汪曾祺纪念馆,品尝一下正宗的汪曾祺笔下的美食。他的行程非常紧张,飞机票又早就定好了,六点就要到机场,所以等到四点半饭店上班后,他来不及,就想早一点吃,哪怕每个菜尝几口也行。只不过他所表现出来的迫切,被吧台值班人员错觉成了“不讲理”。得知这个情况后,我急忙联系了家住汪曾祺纪念馆边上的厨师,破例为他做了汪豆腐、油条塞肉和金丝鱼片。在和他闲聊中得知,他背包和手提袋里的书都是在汪曾祺纪念馆买的,我就问他:“网上不都买得到吗?你这样拿着到国外,不累吗?”他回答:“在纪念馆买的意义不一样,再说上面还盖了汪老的印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